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 王海英
[导读]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进步
        王海英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办事处西关小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在新时代教学背景的前提下,创新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代名词。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友善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改革,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创建方法和反思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引言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无疑是一门核心课程,极其重要。数学教学处于高标准、高要求、高关注度之中。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严重影响视力和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理解领悟和思辨能力跟不上,数学学习就非常困难。学业成绩显示,小学一二年级差别不太明显,三四年级逐渐出现两极分化,五六年级优生与学困生的差距越来越大。现阶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也许与课后作业总量略大,家长创设的学习氛围不好,指导学习的方法或者缺失或者不当有关。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利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1小学数学教师备课不够充分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注重对知识点的传授,过多地将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面,导致其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没有充分备课,课堂教学中的展示不够流畅和完美。这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如果课前备课不够充分,就很难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使学生接受的信息不够完整,进而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教师如果忽视了课前备课,就很难充分掌握课本中的内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很难解释给学生听。这就导致学生在接收数学知识的时候,只是听到一些片面的、零散的知识点,而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1.2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
        在小学,一个数学教师需要教导很多个学生。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而且,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都只注重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效率,并不关心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也不会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将自己传授的知识点完全掌握,不能充分了解学生,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这会慢慢降低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兴趣,大大降低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如此,有时候,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评判的,学生其实没能完全接受和掌握知识。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仅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教师是无法将自己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2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2.1严格把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新课标大背景的要求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已经成为每个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难题。而老师们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并没有采用过类似的方法授课的经验,对于课堂趣味性的把握就相对比较困难。其实,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共同的特点——可调动性高。老师可以采用情景融入的方法教学,也可以采用道具协助教学,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轻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应该如何把控呢?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从课本内容、教学目的出发,不能过于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失去了新课标教学的本质。


        2.2利用微课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和探究,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用心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对数学未知领域的欲望,引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3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存在着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刻苦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并总结其中的规律,以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现实数学价值。
        3.4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积累。如果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相分隔,让学生在“数学世界”里遨游,而脱离生活实际,那么数学将成为空中楼阁,学生逐渐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只有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有血有肉、才富有灵性。首先,数学语言要生活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占课堂的主要部分,也起主要作用。很多数学知识相对抽象,要让学生形象地接受,教师必备语言艺术方可胜任。教师没有幽默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神态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在数学知识具备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需要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举一反三,迁移与类比,让学生易于理解。曾经有一个学生遇到求几支钢笔和几个作业本总共需要多少钱的题目,解决不了,恰巧他家是卖卤菜的,我让他将钢笔换成鸡翅,作业本换成鸡脚,那学生很快就计算出结果了。其次,预设情景生活化。越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越是有兴趣,预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共同探索新知。教师运用多媒体将相关视频、PPT、身边的故事或者生活实物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极具生活化的情境,或者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学习平移时,找一辆玩具车,抽几个学生在教室里开一开,玩一玩,玩了之后让学生思考,小汽车在地面的移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呢?那么小汽车的车轮呢?无须老师过多讲解,学生一看就明白,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再次,教学素材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挖掘更多的生活化素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数学素材也层出不穷,生活就是资源库。生活化素材的选择需要根据教学需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具有话题性、问题性、针对性的生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合作交流、分工协作、验证探究。比如,教学通过直线外一点给直线作垂线时,学生对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有困难,我们可将题目改为小明家新修了一栋楼房,房子修好了,没电,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如何从主干线连接电线,老师再问为什么这样连接好呢。再把小明家用一个点代替,主输电线用直线代替,学生画垂线标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就简单多了。
        结语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属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校和老师需要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此达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国雄.信息技术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应用研究[J].知识文库,2020(8):128.
        [2]邓德鹏,雷晓英.信息技术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0(8):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