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山东临邑实验中学 德州市 251500)
摘要: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升对引导性教学的重视程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开展以问题导学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问题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使其通过问题导学对数学学科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成效。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的特点以及应用原则,并提出了当前完善我国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的建议。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应用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逐步完善,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种类也越来越多,问题导学方式闪亮登场,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而言,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升的重要阶段,如若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则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知识内容,独立发现以及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增强其思维能力建设,为其日后学习、工作发展提供基础。
一、问题导学法的特点
相较其他教学方法而言,问题导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规划性以及针性等突出特点,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时,其设计的问题都是与当前初中初学课本息息相关的,与相应学生的特点也是有关联的。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将问题提出后,学生能够很快理解问题的意思,并带着问题进入思考状态。当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向其补充问题所处背景以及与学生正在思考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而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深度以及广度的扩展[1]。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导学时,教师总是以情景教学的方式,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营造与学生生活关联度较高、代入感较强的情境,能够很快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升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除此之外,在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师的实际备课过程中,通常需要其对具体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及探索,进而对课堂中所要提问的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应当控制问题的量,既不能太多,容易导致学生思考时间不足,也不能太少,不能给学生启发。在具体的课堂提问中,应当合理安排提问顺序、提问的难易程度,以及回答模式。在问题回答完毕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反馈,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2]。
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要点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围绕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得到很好的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及其质量,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地来识别和获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且积极利用所学、所需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并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向法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无法充分地发挥问题导向法的应用价值,所以教师应该掌握问题导向法的应用要点:首先,避免频繁应用该方法。教师应该做的是由深刻的问题,引出这个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且能引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教学中还不能滥问问题,而是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学当中产生的重难点,从而针对性地设计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不停的思考教学问题的同时,联系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3]。
其次,则是要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清晰地思考教学问题,从而联系所学的知识点,深入的思考,所以教师要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从而计划出既符合教学目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在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大胆的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积极从学生学习角度展开数学课堂,以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效率。最后,合理布置课后作业。选择具有创新思维以及综合性的问题,依据教学环节进而设计课后作业,并且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发挥问题导向发的价值,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利用问题导向法,教师需要积极性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以及讨论,并且主动地参与到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研究中,探索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进而合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高效学习[4]。
三、将问题导学引入初中数学课堂重构当中的实际应用
(一)通过问题导学引入新课
课程导入是数学课堂当中的初始环节,直接影响初中学生的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课堂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其对数学课堂内容的兴趣。在问题导学下的课堂导入,教师应当借助科学、合理、有效的问题进行新课程、新数学知识的导入。在具体的问题设计当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与之前知识相关的、能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的问题。进而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当中,进行高速的思维转换、为将要接受的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进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性。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一课的学习中,进行问题导入环节之前,教师应当根据本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以及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进行课程导入问题的设置,具体可设置一下问题:大家能通过这个字面意思的出什么信息呢?我们的主体是几个什么样的图形?说一说对全等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实际思考,提起其对全等三角形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的[5]。
(二)借助问题导学引发思考
有效的问题导入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的实践进行不断的思考,进而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完善的解决。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以更加集中的注意力进行数学的课堂学习。在具体的课堂问题设计当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本节课的课堂知识以及教学内容,设计与本节课数学知识相关程度比较大的问题。引领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思考,然后将自己的出的答案与课本当中呈现的答案相比较,并帮助学生找出其在数学思维当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导学法融入初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投影与视图”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通过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各个方面,向学生进行提问,具体问题可以是,同学们,观察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立体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它在各个视角下的不同?利用手电筒将图形投射到墙上,观察经过投射的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自主发现立体图形育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与此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轻松状态。通过模型以及道具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与教师进行共同探究[6]。
结论:当前,初中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问题导入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该模式加以有效运用,以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接受数学知识,增强数学教学效果,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臻.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5.
[2]何立清.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20(16):151.
[3]李志敏.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才智,2020(16):177.
[4]施婧婧.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63.
[5]吴超.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99.
[6]闹增卓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