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辉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地理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教学方式的研究,思维导图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模具,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之中,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图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使高中地理教学既能帮助学生们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也符合对高中生们进行认知规律培养的要求。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一、引言?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繁多、结构复杂、涉及的范围广泛,高中学生若是单凭死记硬背很难真正理解并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合理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便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运用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发散思维具体化的通过图形、颜色、数字、线条等来将地理知识点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一类教学方式,它对于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情势下,研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
1、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预习之中,提高预习效果。
高效率、有条理、有目标的预习,既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先行统揽地理教材,在整体的高度上获得宏观认知,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教材难度和时间安排设计预习任务。思维导图在预习阶段的应用,通常以树状图的形式展开,基于教材章节目录,通过析出教材中的关键词和次级关键词,将其排列在树枝图的树干和树枝之上。介于知识结构由浅入深的预习习惯以及树枝图由树干向树枝发散的空间特点,学生的预习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会更加考究、更有条理、更有深度,也更易产生灵感,更具艺术性。在地理预习阶段的思维导图,主张为单向直前式,不需要太过复杂,以免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过度消耗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不是随便翻翻书,做做标记就可以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前预习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2、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学生在预习时需要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知识脉络图快速高效的找出问题所在的地方。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明确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减轻学生记笔记的压力,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予以解答。
其次,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能够使学生避免阅读大量枯燥的文字,而是将文字形成有逻辑的图形,梳理冗长地理内容,方便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时,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参阅的资料将地球的圈层结构描绘出来,这能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遗漏的地方,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地理知识点的归纳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明确地理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目标和方向,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解题效率,通过将各个章节、层次的知识点串联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科学、系统的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在此思维导图主干的基础上,结合地理课程内容,有侧重点地进行授课,兼顾知识的发散,慢慢地,这种课上思维导图(树状图)将变得枝繁叶茂,学生学得有趣,他们的地理知识体系也将得到条理分明、关联有序地构建起来。教师可以随时点取某个枝节,与学生展开互动,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
3、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
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关联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归纳总结。思维导图在复习阶段通常表现为逻辑图和组织结构图,通常也要基于教材目录,但要比目录更加细致、更加多样。具体为以点带线、以线牵面、分层分叉和关联式、网络化、结构化等的原则和方法。思维逻辑图侧重于教授学生学习地理、领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组织结构图则侧重于巩固并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展开总结归纳,便可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向入手,分别延伸“现状特征”“破坏原因”以及“保护措施”三条小分支,以此类推。思维导图的“树状图”的枝杈大小既可以表示知识的主次,也可以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比如,“保护措施”的枝杈偏小,“破坏原因”的枝杈偏大,说明开发过度和保护不足的问题,也可能说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某些缺漏,都需要学生对此进行拓展或复查。
4、借助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好问题。为了使高中地理的试题很好地完成,不能只是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记忆,其需要结合很多层次的知识,要选择多样化的题型,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问题本身,采取的解题模式主要是“问题呈现——审题——求解——验证”。用到的主要方式有举一反三、逆向思维以及顺藤摸瓜等,通过对多层次知识的综合运用来更好地实现解题。在对思维导图加以利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要盲目做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整个过程,实现从知识到应用。尽可能进行精炼精讲,从而促使教学效果实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应该将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出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将解题的思维导图做出来,接下来再根据列式来进行求解。
三、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很好地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结合其他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思维导图教学的水平和层次以及将思维导图与其他教学方法融合的能力,以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玉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28-29.
[2]郭斌.试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5(22):79.
[3]金雪莲.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速读旬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