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基于企业需求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黎秋燕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黎秋燕
        四川省南充外国语中等专业学校,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的专业素质以及自身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企业需求为视角来改革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的最新发展方向。改革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中高职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对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从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教育方法、完善学生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希望对于业内的教育者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企业需求;职业教育;管理学
一、引言:
        从企业需求的角度看,现在的中高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一条以企业需求驱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发展途径,正是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有助于中高职一体化的贯通和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的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服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勇于开发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对于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每一位教学一线人员都应该勇于开拓,争当引路人,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
        二丶企业需求视角下的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很多中高职的教育教学都期待转型,在改革过程中,学校打着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口号,大力推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实际的项目为引导,要求教师和学生在理论讲解室和实训车间之间来回奔波,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表面上看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教学项目接轨企业实际、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很先进,在人们想来可能很好,但实际上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并没有人知道。除此之外,这几年信息化教学不断兴起,中高职院校也紧跟潮流,将课堂转向信息化教学,在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课堂中引领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服务和教学相结合的新潮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不管学生能不能适应,一律转型。教师不管内容适合不适合混合教学,都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这样的教育方法看似很高大上,但一堂课下来把教师弄得手忙脚乱,而学生还是云里雾里,实际的收获不是很多。如果认真地静下来思考,这样应运而生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又为学生的知识吸收贡献了什么。
三、基于企业需求的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创新之路
(1)强化法规,夯实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的制度基础
        想要优化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体系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和政府投入资金和人力对学校的教育体系改革进行帮助。政府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或政策来引导地方上进行中高职一体化的教育改革。目前的状况是很多涉及高职一体化的法律规定中关于学校管理和办学内容方面的条文很少,这就造成了相关制度对于学校高、中高职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模式的推动和帮助很少。所以首先要通过政府加大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订来确保中高职一体化教育体系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完善体制,提供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的发展支撑
        虽然现在的很多中高职院校使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的新教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陈旧腐朽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模式简单化处理,就是在老师示范一个项目之后学生再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一个项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只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一窍不通,对于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后,正式参加工作之后面对新项目新模式就会束手无策。这样的人并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偏离了新教材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素养和能力的理念。除此之外,在现在的很多中高职院校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项目,往往只是教师为了教学目的而空想出来并没有经过实际验证的项目,在课堂上所呈现的实际的企业实体项目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看似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还是相去甚远。这样的中高职院校课堂好像满足了和岗位需求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目标,也摆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架势,但实际上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在学校里所学习的知识或技巧根本派不上用场。
        作为中高职院校,首要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科研人才,而是为社会输送有着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性人才,保证这些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可以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在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校方和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推动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发展以及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中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们进行一些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加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交流互助。这样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这有利于学生在一个舒服安静的学习环境下提升自己。
二、总结
        面向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对于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质的技术工人具有很大的意义。现在的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中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开拓进取,为祖国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今后的中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怕困难,直面问题,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而让学生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谢肖力. “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问题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4.
[2]隋志成.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对策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4).
[3]董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评估[J].职教论坛,2006.
[4]朱明.对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的思考[J].机械职业技术教育,2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