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峻嘉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篮球排球系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在教育领域,强调了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建成教育强国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归根结底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下要把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习武先习德,要发扬体育人的优良品德,在高校树立健全人格期间,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全面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主要研究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和价值,本次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融入途径并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立德树人的榜样作用。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资料收集法,分析对比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入
绪论
1 “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是时代发展下思政教育与高校课程相结合的新举措
新时代下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提升,而是更加注重思想品德的建设,这一点在高校的教育中尤为重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思想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一群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核心技术和科技的大学生却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导向,那么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所有在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因此在新时代下思政教育要与高校的体育课程相融合,而且不仅是体育课程,高校所有的课程都要与思政教育融合,主动做到课程思政,在良好的道德修养下进行知识文化的传递,提高教育的质量。
2 “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2.1 新时代下紧跟时代的教育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新的教育理念要更加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体育与德育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灵。
2.2 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太适应当今社会,很多文化知识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网课开始流行起来,但是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难以被网课取代,当今高校的大学生有的忙于学习,有的沉迷于网络世界,参与体育训练的时间很少,从每年的大学生体侧数据就可以看出情况。所以要在体育课程的内容上进行突破,打破以往的常规训练,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可以进行小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中也得到了思想教育,学习体育人的敢于拼搏、团结合作、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要让体育与德育相互交融的体育课上呈现。
学校也要注重隐性课程的教育,学习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在高校校园中腰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将相关学习领域的领军人物放在校园里面,时时刻刻让大家记得学习的目标,潜移默化的改变每一个大学生。引领大家去主动学习。
3 “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
3.1 思政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提高体育人的整体素养
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现在大家都越来越重视体育,在教育方面同样也提高了体育课程在学校的地位,在高校体育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体育人的增多对每个体育人来讲,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以往有的体育人给人们带来了不好的认知,认为学习的体育的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人蛮横无理等,这些不好的印象和看法制约了体育的发展,如今我们要把思政教育与体育实践相结合,改掉以往不好的品行,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再以点带面影响更多的体育人,提高体育人的整体素养,让我国的体育事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用体育带动社会发展。
3.2 提高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
体育课程带给学生最直观的价值就是提高身体素质,或者是学会一些体育技能,这只是传统的对体育的认知,然而体育还有它潜在的教育价值和融入思政教育后的其它价值的体现,体育课程全称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健康中更加重要的心理健康,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接触到东西很多,会对生活造成一些困扰,甚至有的会因为社会压力患上心理疾病,在大学课程中的体育课程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甚至体育课程是一个很好的放松途径,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如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大学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强健体魄,也要具有高素质的思想,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将会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高校该做的是提高对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文对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和价值进行研究,在融入的途径中主要是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的评价标准上进行分析,要让体育课程思政就必须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对身体练习的教学内容,以及不是为了完成学年任务的教学目标和新的课程评价标准。针对融入的途径主要得出两点结论:
1.教师要有趋向融合的体育课程观,优化的体育课程实施环境,体育课程的实施要追求实效性,趋向于人的全面发展。
2.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进行体育教学,让思政教育无形的融入体育课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下进行体育和德育的学习。
4.2 建议
1.充分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将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进行到底,注重体育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体育课程的实际地位,降低体育课程实施的重心,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5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东辉.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8):49-50.
[2]杨广友.“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教学途径的研究[J].知识经济,2020(15):119+121.
[3]黄强,赵宗林.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23-124.
[4]陈春平,梁荣发. “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与大学生思政融合探讨[C].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四).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58-62.
[5]王毅贤.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22.
作者简介:胡峻嘉,男,1994年生,硕士,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体育教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