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艳
山东平原县任继愈小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教育的深入改革,促使教育者们开始重视起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其审美能力,散发其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不容小觑。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小学生写写画画,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依据美术学科的特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美术教学
前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行,小学生美术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帮助学生在小学美术课上获得更多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能力和技巧,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当前的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着力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方法,尝试用新的方法和手段、采用新的思路来进行小学美术课的教学。
1、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阐述
首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美感。当今社会,简单的仪容仪表要求逐渐转变为艺术与学问,如穿衣搭配、妆容修饰等,依据环境及场合,对自己的衣服和配饰进行选择是尊重人的一种体现,更能呈现出自己的基本素养。其次,有益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重,而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美术教学能有效缓解,同时还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勾起其好奇心,激发其浓厚的兴趣。再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锤炼学生稳重及坚韧的品格。在美术学习中,动手实践环节不可或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有效实施此环节,可以锤炼学生稳重及坚韧的品格,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完成事情的习惯。最后,有益于学生产生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有益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美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职业,许多美学专家均是因此而名垂青史。对学生而言,将美学学好,在今后的就业热潮中也多了一份机会。
2、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作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1激发兴趣,化热情为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想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将来进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新鲜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一点,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学习环境。因为小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段,还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上,也不会有深远的考虑,对于他们来说,喜欢某个教师,连带着喜欢他的课程,反之亦然。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属性,教师在教学时,言语要大方、自然、幽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化热情为创造力。此外,还要注重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2.2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想象力
传统的教育理念,并不注重对学生们创造力的培养。从小学生的美术课本上就看的出来,学生们的美术作品大都“风格一致”。因为中国的教育理念怕出错,不出错,正因如此,使学生们失去了创造力的同时,也没有了想象力。因为学生们的作品中都是在模仿,并没有自己的想法。究其根本,还是学生们缺乏观察力。如何才能让学生善于观察,并把自己的想法与观察到是事情结合起来呢?这又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多媒体技术为典型的现代电教手段,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技术,集中图片、视频、文本、动画、声乐于一体。能有效的化抽象为具体,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的缺陷。
2.3亲身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艺术的创作中需要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们把自己奇思妙想的点子融进美术作品中,而不是照猫画虎的模仿老师的作品。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不是让学生胡思乱想,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们感同身受,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所得都画到本子上,不要一昧的采用言语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可以带进教室又不影响课堂纪律还能够培养学生们想象力的小物品,是可以携带的。以实物代替图片,多角度的方便学生观察。
2.4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们的思维特点再结合教学内容。比如说不同年级的学生因为生活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逻辑也不相同。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审美一般,但是创造的热情绝对是小学高年级这种具有了一定审美的人比不了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制定好相应的教学“倾向”,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老师在检查学生美术作品的时候,应该认真书写评语。其中线条的画法,色彩的使用,只要有可取之处都进行鼓励。
2.5创造良好的作画环境
良好的作画环境,可以让小学生在比较安定、和谐的环境之下进行更好的创作。而这种创作,正是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培养自己审美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在这里,良好的环境并不单单指学生作画场所的干净、整洁、和谐,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其作画的环境当中感受到艺术的氛围,能够在观察和体悟环境的时候,内心产生创作的灵感。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建议学校为绘画课堂开辟专门的教室,由美术老师来负责设计教室内部的布置,力求从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角度来设置教室,具体的操作上,可以打破以往文化课教室当中单人单桌的僵化模式,让学生在教师当中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走动,在这样宽松、安定、和谐的环境下作画,可以让学生在更放松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绘画当中,也就可以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地绘画当中使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2.6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外部条件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内部潜能的开发,在进行小学美术课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具有自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
结语: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就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们学习主体的地位,继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们创造力。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寻找适应学生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们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睿.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加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6-127.
[2]俞艳.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12):24-25.
[3]聂志清.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33.
[4]朱德冲.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11(27):16.
[5]李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8(19):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