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个性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王伟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王伟
        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西校区   2566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促进学生进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此展开论述,探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个性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个性 中小学
        对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不仅符合中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教学宗旨,而且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落实。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质特点、兴趣爱好等多角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培养,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全面发展。
一、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的重要作用
        随着素质教学的推进和发展,学校和家长不再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进步,也开始逐渐重视起学生的身体素质。由此,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也开始被重视起来,其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帮助学生释放学业压力,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在体育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类体育项目的学习,如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具有一定竞技性质的体育活动,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锻炼自身身体素质,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通过体育项目的学习,发现自身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不仅如此,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和失败后的沮丧,教师适时地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磨砺坚强的意志,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对学生进行体育个性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水平各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学生之间由于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差异,反映到体育学习中,每个学生擅长的技能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特长,课堂上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强化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决定,上课流程刻板僵化,热身运动开始后教师进行动作讲解,之后学生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体育教学,对体育项目毫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应革新体育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1]。例如,让学生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主动性。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体育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提高对于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趣。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课堂设置上必须“以生为本”,体育教师需结合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新的体育教学体系。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开展学生兴趣较高的体育项目训练,如健美操、乒乓球、排球、足球等,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教师专业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掌握正确的体育技能,还能够培养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锻炼身体素质[2]。
        例如,班级里学生普遍对于乒乓球的兴趣较高,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分小组进行比赛,通过单对单、双对双等多种比赛形式决出胜利的小组,学生自行组队,选择适合自己的比赛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个性,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使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良好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比赛中共同进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体育学习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优化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自己,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将传统体育课堂单一的评价机制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评价[3]。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应重视起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所带来的发展与提升。体现在教学评价上,应当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进行评价时,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取综合评价,使评价机制更加科学。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由于男生与女生生理上的差异,在进行定量时,教师应该采取差别化的定量考核,男生800米,女生600米,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定量。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仅应该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还应从学生意志力、学习态度、优缺点等其他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体育课堂教学,科学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为社会提供个性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思栋.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J].甘肃教育,2020(21):110-111.
[2]陈建.刍议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29-30.
[3]张前仓.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博览,2020(27):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