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徐雪
[导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徐雪
        哈尔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些地方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比较单一,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正呈现出逐渐消失的迹象。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把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保存、管理、修复、再现、展示、传播,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数字化;创新
        引言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精神、制度等资源的总和,蕴含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方式、政治纲领和文化追求,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密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审视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形态和时代境遇,是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创新实践的应有之义。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论述和价值剖析
        学者们较为系统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论述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意蕴,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其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予以深刻探究。一是把红色文化资源纳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研究之中,强调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充分体现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群众路线、正风肃纪等内容。二是从价值维度、动力维度和实践维度揭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资源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在逻辑,并将其上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三是从历史角度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四运动及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讲话内容,提出新时代党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提升了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新境界。四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讲话涵养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根基,培养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认同与践行。
        2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
        2.1搭载短视频唤醒红色记忆
        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兴技术发展迅猛,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要传播载体。尤其是短视频的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大量社会公众将短视频的制作与播放作为记录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短视频传播也已经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关键媒介。短视频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与传播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方式扮演着“去中心化”的角色。短视频以其低门槛、低成本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讲故事的行列,同时给网络带来了浮躁与低俗的风险,要让主流文化起到引领价值的作用,从而在舆论场中不再“缺席”。例如,以红色文化传播为主题的短视频《牵妈妈的手》《答卷》《为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以更加生活化、人性化、亲情化等特点燃爆网络和朋友圈,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这种打动人心的微传播方式,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比较容易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也更容易为民众接受与认可。红色记忆属于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实际载体与客观见证,其中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光荣奋斗历史。红色记忆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新时期激励后人的精神动力。红色记忆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共同意识,需要进一步将红色记忆融于民众日常生活,要注重将红色记忆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话语进行生活化、大众化、网络化转换,吸引更多民众进行关注与参与。需要改变以往静态化、模式化、脸谱化的传播叙事方式,充分发挥短视频的微媒体平台,更加突出红色文化传播叙事内容的生活化和网络化特征,选择新颖的叙事视角、采取独特的叙事方法发掘人物形象与故事内涵。要逐步增强红色文化的网络议题设置能力,深入挖掘红色记忆的精神内涵,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以短视频的传播模式,增强其鲜活度与关注度,最大限度激活其蕴藏的精神文化元素。

要增强短视频在红色记忆方面的选题设置能力,增强社会民众对于红色文化话题的关注度,精准有效推送红色文化内容,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让短视频用户在互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感知红色文化的魅力。
        2.2深挖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视觉元素
        红色文化视觉元素的挖掘与丰富的前提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完整性与数字技术的提高。通过多方举措、细心呵护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可以保护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展示形式,催生出大量的红色视觉文本,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强化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进行红色文化数字化视觉传播的前提。全国各地散布着丰富的革命遗迹旧址、纪念碑纪念馆、红色口号标语、红色故事等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亟需深入挖掘与利用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遗迹遗存妥善维护修缮,对红色标语、红色故事等进行重构解读,挖掘红色文化背后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故事,不断加快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转换力度。通过视觉语言,如线条、色彩、光影、图形等展示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视觉文本流通的有效性,使红色文化视像化、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视觉元素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需要优化整合区域内多元文化,凸显红色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有机融合,再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丰富本区域独特的文化视觉元素,增强视觉元素的流通性,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此外,传统观念认为红色文化带有政治性色彩,是执政党进行政治宣传的工具。再加上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内容相对枯燥、形式较为单一,这就使故事解读不够深入,吸引力不足,导致收效甚微。需要借助数字技术,从视觉角度增强红色文化的具象性与可视性,重构红色文化背后的感人故事与情怀,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2.3数字化展示和传播
        利用数字技术改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文物的静态陈列形式,用声、光、电来营造震撼的视听效果。利用多媒体影视技术、巨幕投影技术、多点触控技术来丰富展示形式,加强浏览和展示互动。比如,在重要战役纪念馆中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战役战场,把影像技术、舞美技术以及音效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情景再现。可以把顶棚处理成夜色的天空,隐藏音响和投影设备,远处的战场景色利用绘画加虚拟现实投影,再结合“枪炮声”音效,进行战争场景的艺术化重现,空间展示随着参观者的移动而进行变化。震撼的视听效果与沉浸式互动的叠加,让参观者身临其中,使展示空间变得更加生动。数字化展示通过参与性、沉浸性、交互性特点改变传统展示方式,让观众能够真正感悟红色精神,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4建立数字资源库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已经搜集和修复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归类、总结,并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工作人员对存储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添加和补充。通过数据库信息建立、数据模拟、数字传输等方式为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空间和潜力,让各地红色文化的数据合理、有效、永久的存储整合起来,并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解决空间、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广泛传播,促进红色文化的研究。
        结语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不仅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也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提供了强大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动力,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赵汀阳.如果人工智能对人类说“不”[J].信睿周报(第一辑),2019(1):10—11.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