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江口中学 315504
[内容摘要] 如果让城市不再“看海”,是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植被与土壤”这一单元“问题研究”的主题。通过研究这一主题,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植被与土壤”的吸水、蓄水功能,以及“植被和土壤”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这一主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对海绵城市,这种未来城市的新姿态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海绵城市,未来城市,新姿态
在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植被和土壤”这一单元中,教材编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即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通过让学生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引领他们进一步理解“植被和土壤”在蓄水、防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的排水系统就像海绵一样,能够在下雨时,将雨水吸收、蓄存,能够在城市需要水时,将蓄存的水排放出来。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姿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海绵城市不仅能够绿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还能够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了引领学生全面、深入、细致地探究不再让城市“看海”这一问题,笔者紧紧围绕逢雨“看海”、地面“硬化”和绿化“升级”三个方面,展开了教学。
一、逢雨“看海”:城市之通病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步伐加剧,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旧貌换新颜”。城市的街道变宽了、建筑群增多了、人口也上涨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街市热闹。但是,一旦雨季来临,或者大雨倾盆,城市的排水系统就会处于“瘫痪”状态,整个城市就会变成汪洋大海。老百姓,将这种现象戏称为城市“看海”。
事实上,城市“看海”,并不是某一座城市特有的现象,而是大部分城市的一种通病。为了让学生更为真切地认识城市“看海”这一通病,笔者在课前设计并布置了一项课前预习作业,即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城市“看海”的图片、文本资料,并将其分享到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或班级信息化平台之中。
通过让学生完成此项课前预习作业,不仅能够发展他们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逢雨“看海”,是大部分城市的一种“通病”。
二、地面“硬化”:内涝之成因
城市“看海”,或城市内涝,归根结底,是因为城市的排水系统出现了故障。
或者是,是因为降雨量超过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致使城市排水系统陷入“瘫痪”状态。为了让学生更为精准地分析城市“看海”,或城市“内涝”的原因,笔者让学生将城市和农村做比较。为什么同在一片蓝天下,在农村,很少出现“看海”现象呢?
城市的柏油马路、水泥地面,乡村的田间小路、田野树林;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群,乡村的青砖红瓦农家屋……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会发现,相比于农村而言,城市的道路、小区硬化面积大、绿化面积小。而这,正就是城市“看海”、城市“内涝”的根本原因所在。结合本单元学习过的“植被与土壤”知识,学生就会明白:在广袤的农村,地面硬化的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雨季、或暴雨来临之际,植被、土壤,就如同海绵一样,能够将大量的雨水吸收、蓄存,不仅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还能够防止洪涝灾害、防止“看海”现象发生。
在城市,大片的地面“硬化”,的确,让城市变得更加整洁、干净。但,与此同时,也让城市的植被、土壤失去了应有的吸水、蓄水功能,为城市“看海”埋下了隐患。
三、绿化“升级”:防涝之蹊径
当学生对城市“看海”的成因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再让他们深入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这个问题,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既然地面“硬化”,植被、土壤的吸水、蓄水功能缺失,是城市内涝、城市“看海”的根本原因,那么,为了让城市不再“看海”,就要想方设法将城市绿化“升级”,建造能够吸水、蓄水的海绵城市。
事实上,现如今,各个大中小城市在“升级”的过程中,都在朝着海绵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行。如:大部分城市新建、或改建的湿地公园,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也还原了城市植被、土壤的吸水、蓄水功能。无论是在新建的住宅小区,还是在改造升级之后的老旧住宅小区,不仅增加了更多的居民健身器材,还开辟了更多的绿地、修建了更多的花园。大量的、原本被“硬化”的地面“重见天日”,植被、土壤的吸水、蓄水功能正在被逐渐恢复。一座又一座的海绵城市正在逐步建成。
实践证明,城市绿化“升级”,恢复城市植被、土壤吸水、蓄水功能,是有效预防城市“看海”的一条蹊径。
从了解城市“看海”现象,到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再到寻找防止城市“看海”的蹊径,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到了植被、土壤的吸水、蓄水功能,还对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以及海绵城市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与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城市湿地公园面积的增加以及小区绿化面积的增加,城市“看海”将会成为一种过去式,一座又一座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海绵城市,将会向我们款款走来!
参考文献:
1.蔡静霞.海绵城市——未来城市治水新方向—生命之城,兼收并蓄—破解城市水患呼唤"海绵城市"[J].房地产导刊,2015,(9):42-47.
2.朱家法.以海绵城市建设引领宜昌城市未来[J].中华建设,2017(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