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技术优化与创新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伍贤雄
[导读] 在对素质教育与新课程创新优化期间,游泳运动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十分强烈
        伍贤雄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在对素质教育与新课程创新优化期间,游泳运动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十分强烈,体育能够强化学生较好的身体素养,在推动学生个性化养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而在现代游泳技能教学过程中,蛙泳又是最常用且重要的一种泳姿。因此,对蛙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的核心要素展开优化与创新,从而促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转变,引导学生对蛙泳技术的学习、掌握和思考,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蛙泳技术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蛙泳;技术优化;创新研究
        
        蛙泳与其它的陆上运动项目不同,蛙泳是在水中没有任何的物体支撑进行的活动,水上的有节律的呼吸代替了陆上的自由呼吸。由于很多人几乎不了解水的特征,暂时难以适应由陆上到水上的突然转变,在学习蛙泳技术时暂时转变不了陆上的固定思维动作模式,会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呼吸呛水、不收大腿、不翻脚腕、划手过大、手晚腿早等问题,且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纠正。蛙泳较其他泳姿浮力好、平衡好,易于长游和身体锻炼。但蛙泳手腿和配合动作复杂,尤其是腿部动作难掌握,所以蛙泳教学应特别注意方法的选择、设计和组合,方法得当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我国蛙泳技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近几年对蛙泳技术教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与技术,不断加强对蛙泳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创新。尽管给予了足够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对蛙泳教学过程中,如何规范教学组训流程,如何提高教学质效的提升等方面,还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导致蛙泳教学始终处于一种供需失衡的状态。
2蛙泳技术优化创新的必要性
        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蛙泳技术更是如此,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形成新的技术变化。目前,我国蛙泳技术教学的效果来看,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一方面,优化创新蛙泳技术是提高学生学习蛙泳技术效率的必然途径,另一方面,优化创新蛙泳技术也是提高学生蛙泳成绩的关键环节。所以,必须通过现代化技术方式优化蛙泳技术,给日常的训练进行全方位的技术保障,达到推动我国蛙泳技术教学发展的目的。
2.1学生自身的需要
在游泳过程中掌握一般的技术标准能够适用于每个普通人,然而要是为了能在竞速游泳比赛中获取十分优异的成绩,或者是学生想要突破自我,就必须对每个人的个体特征情况作出针对性的考虑,在具体的训练中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条件,找出每个人各方面的潜在能力与突出的优势,从而针对这部分潜在的能力与突出优势进行战术打造,最大化提高其运动能力。
2.2游泳成绩的需要
据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蛙泳技术教学尽管普遍推广,但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有的是教师的原因,有的是基础设施跟不上教学需求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其关键还是在于对技术的优化创新不够,要想进行游泳训练就需要重点掌握技术,训练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强度、数量、空闲时间都应该对技术进行重视,必须利用持续的游泳技术优化改革,才可以持续的提高学生游泳成绩。
2.3我国蛙泳教学的需要
        蛙泳技术的优化创新是一项非常基本的研究性课题,应该对其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并调查研究国内外的蛙泳教学现状,还应拓展到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研究,才可以在目前的游泳技术现状的前提下实施改革创新。实施对游泳技术理论、技术优化方式与措施的分析研究,能够总结获取每项理想技术的要素,从而实现游泳技术改善创新的基础,并对我国的游泳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3游泳运动技术优化创新的措施
3.1纠正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在游泳技术动作中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其中外在阻力的强弱与游动速度的快慢对身体姿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降低阻力,就需要让身体在水的浮力作用最大化确保水面高位并和水平面平行。

也就是在游泳时的身体姿势越平衡,其受到的阻力就更小。另外,姿势的流线型也十分关键,如果体态未受约束,就会在身体的前后产生更大的压力差,与水的阻力就更强。所以,在游泳期间需要尽量维持身体的流线型。
        腿部技术动作是学习蛙泳关键的技术动作,腿部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在水中的前进速度和水中的正确姿势,解决了腿部技术动作,就能保证手臂、呼吸配合等动作的顺利完成。腿部技术动作是蛙泳主要推动力的来源,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所以蛙泳教学中必须重视腿部技术动作。教学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清蛙泳腿部动作分为收腿、翻脚、打腿、漂浮四个不可分割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抓住收、翻、打腿和滑行四个环节,在腿的一次动作中,要求收腿正确、翻脚充分、打腿连贯、滑行放松;在动作节奏上,强调收腿时要慢而放松,翻脚要快而用力控制,打腿要均匀加速和用力,漂浮要保持好流线型姿势。
3.2协调而有节奏的动作
        游泳期间中,需要让身体的四肢与其相连的肌肉群相互尽量呈现出协调一致的情况,这种协调性能够表现出运动员技术的掌握程度。据调查显示,其协调一致性越高,就更更有效的节约体力,这在长时间的游泳项目中十分关键。另外,在协调性和节奏感上也应该表现出非常高的关联性,两者在游泳时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在运动期间的协调性与节奏感主要是从大脑神经中枢中的兴奋与抵制冲动相转化行成,运动员能够利用长时间有意识地训练这项技术,增强自身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动作配合能不能协调的关键在于手、腿、头的配合协调是否一致。手腿同时收都是错误的动作。这样蛙泳在水中进行时会停顿。蛙泳配合动作顺序是:分手抬头收腿,手腿一起伸直在水中漂一会。正确的配合动作应该成波浪式前进的趋势。解决蛙泳配合不协调的问题时,首先要合理的呼吸和腿部技术配合,在池边做模仿动作练习,让初学者掌握理解技术动作的先后顺序。应该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从而形成牢固的肌肉和体位感觉。
3.3掌握游泳呼吸动作要领
        初学者在学习游泳技术时,会经常表现为呼吸不够,游泳时虽然可以把头部露出水面,但吸气不足,在水中没有完成吐气动作,或者抬头出水面既吸气又呼气,呼吸动作不完整,使蛙泳呼吸节奏乱,常常出现呛水或者喝水的现象。
        蛙泳的换气,主要在于手部的动作,蛙泳的手部动作是手臂并拢划出,分开向两侧后方划水,在用力结束的时候手臂应该在身体两侧。这时应该有一个迅速有力的夹肘动作,依靠这个动作的力量会有一瞬间的向上浮力,上身随着这股浮力露出水面,完成嘴巴吸气动作,而呼气同自由泳一样是在水下用鼻子完成的。蛙泳的呼吸和手臂划水动作是紧密配合的,一般采用一个动作周期呼吸一次。呼吸方法分为“早呼吸”和“晚呼吸”两种:“早呼吸”是在两臂开始划水时即抬头吸气,划完臂低头呼气;“晚呼吸”是划水几乎结束时才开始抬头,两臂划到胸前使身体达到最高点时吸气,继而随伸臂低头闭气,当两臂开始外划时逐渐呼气。初学者用“早呼吸”较有利,因两臂划水时有较大的支撑面,使头露出水面进行吸气。臀、腿和呼吸的完整配合,可采用蹬腿结束后,两臂前伸和两腿伸直并拢滑行,再开始手臂的抓水动作,此时抬头吸气;当收手的同时收腿,伸臂中做蹬腿动作。

结束语:
        在全新的大环境下,蛙泳教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抓好蛙泳教学,抓蛙泳技术是关键,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就需要不断优化技术和持续创新,更好地达到对技术资源的有效配置与运用。在蛙泳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对学生节奏和配合严格要求。在不同阶段,要依据方向、姿势的相互变化,获得身体推动力与阻止力的差数,研究技术实效均应以此差数为标准来进行创新研究,进而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张洁.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2):159-161.
[2]张苓.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困境与对策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2):192.
[3]吴海波.吉林省农村体育师资队伍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