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支架,培养语言思维——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吴瑕
[导读]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它们的统一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
        吴瑕
        成都高新区新光小学
        摘要: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它们的统一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小学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如何帮助学生在小学低段有意识地达成语言思维的高品质建构,是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修辞手法;语言思维;习作支架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抒发情感、沟通心灵的重要媒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小学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若要使小学生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生动,对修辞手法的驾驭必不可少。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是对小学生进行修辞方法的讲解,而忽视了小学生对这些修辞方式的理解,没有真正发挥修辞手法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小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表达单一、使用不当、不能内化为自主思维。
  学习支架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提倡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有助于理解知识的概念框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可以把握的操作步骤。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怎样利用教材支架帮助小学低段学生有意识地达成语言思维的高品质建构呢?我做了一些尝试。现就我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教材为支架,指导学生学写比喻的做法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梳理比喻手法的思维训练点
         比喻,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抓住了不同事物本质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种事物。翻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没有出现“比喻”的字样,但是从词语积累到句式训练,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比喻这种表达模式,颇有章法。
         1、积累融入比喻的短语
       
二、以教材训练点为支架,让学生熟悉比喻的表达思维
         通过梳理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对比喻这一知识点的安排设计,我们可以看出:编者本着不求系统学习的原则,在教材中给予了循序渐进的安排。因此,为了让学生熟悉比喻这种表达方式,学以致用,提升表达思维,我以教材训练点为支架,做了以下尝试——
         1、课后习题,随课积累
         以二上三单元《7 妈妈睡了》为例,附教学片段:
         PPT出示: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   乌黑的头发波浪式的头发
师: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师:没错,这四个短语都在描写眼睛和头发。
师:它们都是“()的(   )”这样的结构。
师:说的真好,描写事物可以用二字词语、可以用“ABB式”的词语,还可以用“xx似的”这类词语。
         PPT出示:(      )的眼睛(      )的头发
        师:咱们也来试试吧!填入二字词语为小组加一星,填入“ABB式”词语的为小组加二星,填入“xx似的”这类词语的为小组加三星。
         ......
         因为采用了 “小组星级pk”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孩子们都积极尝试比喻的表达方式,比如:蓝宝石似的眼睛、葡萄似的眼睛、月牙似的眼睛、瀑布似的头发、杂草似的头发、瀑布似的头发等等。看着小家伙们意犹未竟的样子,我又顺势加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他们继续描述——“()的天空”、“()的泡泡”、“()的脸”、“()的响声”......这节课上,比喻这种表达方式在学生眼前、心中闪亮登场。
         
         2、随课微写,一课一练
         以二下《4 邓小平爷爷植树》为例,附教学片段:
         PPT出示: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师:读一读,说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师:没错,写的是小柏树,把“小柏树”比作“战士”,因为他们都站得笔直,这是他们的相似点。
         PPT出示: 爸爸的鞋像小船。
                                弟弟的鞋像鸟窝。
         师:瞧,这两句话也写了什么“像”什么,和“小柏树”那句话比比,你更喜欢哪句?
         师: 我也喜欢“小柏树”那句话,因为写得更具体,更有画面感!
         师:我们也来试试吧,加上“怎么样”,让句子更有画面感吧!
         PPT出示:爸爸的鞋怎么样,像谁乘坐的小船。
                                弟弟的鞋怎么样,像一个怎样的鸟窝。
                ......
         PPT出示的是二年级上册出现过的例句,在已有的表达基础上建构,这是运用例文支架的第一步——“帮”。然后,我请每个组仿照例句,合作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是运用例文支架的第二步——“扶”,让学优生扶着学困生完成尝试。最后,全班孩子每人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这是运用例文支架的第三步——“放”。有了之前的铺垫,完成仿写没有了难度。学困生能将刚才听到的好句子写出来,学霸们则是绞尽脑汁,要让自己的句子“一鸣惊人”!

三、在具体的书面表达中,验证学生运用比喻的自觉意识
        在二年级一整年的教学中,我坚持以教材为例文支架,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熟悉“比喻”,让“巧用比喻可以让自己的表达形象生动”这想法扎根学生内心。及至三年级上册,大部分学生已然能在写话中自觉使用“比喻”,现摘录一二——
         秋天,花园里的小雏菊全开放了,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聚会。它们身后还有一颗火红的枫树,就像一支燃烧的火把。
         这些鱼有的全身有黑白条纹,像一颗小小的瓜子;有的黑色的身子上缠绕着一些金色的条纹,像一棵会动的圣诞树;有的全身五彩斑斓,像盛装出席舞会的公主......
        石榴个头大大的,身子圆鼓鼓的,像一个怀着宝宝的孕妈妈。石榴妈妈的肚皮摸着很光滑,底部还有给宝宝供给营养的“肚脐眼”呢!
         汽水倒入的一瞬间,杯子被白色的泡泡覆盖了。那些泡泡像圆圆的珍珠,和西米一般大小。一眨眼的功夫,有的泡泡跳了起来,有的泡泡沉了下去,给杯子贴了一层水晶膜。
                         ......
         
         当然,除了“比喻”,教材还对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训练点也做出了这样循序渐进地渗透与推进。我想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多下功夫深入研读语文教材,梳理熟悉教材中那些“随文学习必要的语言和修辞知识”的各种呈现,从整体上去把握,灵活运用,才能落实习作教学,稳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刘红霞.《支架式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模式探索》(期刊)内蒙古教育 2020 (02)
[2]梁俊.《精心搭建支架 助力习作表达》(期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0(08)[3]李群.《小学习作教学“支架”应用的实践研究》硕士2021/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