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婵 张继红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青少年宫
摘要: 所谓小提琴启蒙教学,指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有效的演奏方法和练琴方法,扎实基本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琴兴趣。本篇文章通过选择合适的小提琴和教材、左右手基本技术要领、练琴方法几个方面,对小提琴启蒙阶段的教和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作为小提琴老师,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主体,让教与学真正的结合起来;应该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总结经验,探索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完善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提琴;启蒙教学;基本功;技术要领;练琴方法
所谓小提琴启蒙教学,指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有效的演奏方法和练琴方法,扎实基本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琴兴趣。作为一名年轻的小提琴教师,在教学中,我对小提琴启蒙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总结如下:
一、选择合适的小提琴和教材
小提琴尺寸从小到大分为十一、八一、四一、四二、四三和四四(成人琴)。把琴放到左肩与下颌之间,左手臂顺着琴头向前伸直,左手心能够与琴头持平同时可以把琴头握住,这把琴就是适合你的。对小提琴启蒙阶段的学习来说,琴的选择非常重要。有很多家长觉得琴买大一点就可以多用几年,减少花销,这是错误的观点,大一点的琴孩子无法掌握,必然影响演奏,拉不出好听的声音,孩子自然就没兴趣了。另外教材的选择需要由易到难,孩子演奏的轻松,自然有兴趣了。我个人选用张世详教授编写的《初学小提琴100天》,该教材在编排上从简单到复杂,内容上大小调音阶,小练习曲和乐曲相辅相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负担。
二、左右手基本技术要领
(一)左手持琴
挺胸站立,两腿直立,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肩平稳放松,自然下垂,左手食指根部和拇指的一、二关节连接处相对,夹住琴颈,虎口要与琴颈留出缝隙,其余手指自然向内弯曲,呈握球状,然后把小提琴放在左锁骨上,拇指把琴面向右推,脖子勾住腮托,没有空隙,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这样就可以控制住琴。
(二)左手按弦
按弦,就是一种手指上下起落的动作。演奏中,左手主要用手指按弦来确定音高的。为了达到音准,左手手型要正确、要有灵活性,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需要教师做好循序渐进的指导练习。
1.左手手型的固定
正确的左手手型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准确的音准和把位概念,因此在启蒙阶段,我们通常会通过确定手指落弦的方向来固定手型:中指和食指用手指内侧的肉垫按弦;无名指,小指指甲的方向对着自己,大拇指一般向内保持一定的自然弯曲,对应在第一指和第三指中间。
2.按弦
确定了手型,下一步就是手指的起落练习。食指指根与琴颈的距离最近,这样做便于食指和中指做起落练习;而无名指和小指的指根和指板的距离较远,所以这两个手指指头抬落应保持略微的弧度,呈抛物线状。
(三)右手持弓和运弓
1.右手各个手指的位置和作用
右手大拇指指尖放在马尾箱和胶皮的中间,大拇指和中指形成一个圆环,“套住”弓杆使之不会从手中脱落,并保持右手整体形状呈圆形,使右手获得放松;其他四指自然垂落,放在弓杆上,食指第二节和第三节之间的地方斜压弓杆,并使第一节、第二节包围住弓杆。食指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把手臂的压力和重量传递到弓杆上,另一个是配合小指和手腕等其他关节改变压力和运弓方向;小指自然搭在弓杆上,起到平衡的作用,拉到下半弓和弓根的时候给弓杆一定的力量支持,减少弓杆在弦上的过多的重量;无名指的作用相对比较少,通常是为了增加小指的力量,更好的握住弓杆。
2.运弓时右手拿弓子的手型变化
右手的手型不应当是一种绝对的固定模式,应随着手指在运弓中的控制作用而发生变化。弓根部位时,右手腕略微抬起,肘部下收,手指握弓的力度移到小指上,小指与无名指不但要控制运弓的方向,还要施加压力以便抵消弓杆自身的重力;中弓部位时,右手腕与小臂之间不需要太多弯曲,保持平衡为主;弓尖部位时,右手腕应该持平或略低于手背的高度,手指握弓的力度移到食指和中指上。
3.运弓时应注意的的几个问题
第一,运弓应该“一要直、二要平、三要稳”。所谓“直”是指弓子运行在琴码和指板之间时,要和琴码平行;所谓“平”是指运弓过程中要注意琴身的各个平面,也就是说单音演奏时不应该拉到其他的琴弦,双音演奏时要同步,均匀;所谓“稳”是指运弓过程中要保持稳定性。
第二,单弦运弓练习好后,下一个难点就是换弦的练习。换弦时要顺其自然,形成连贯性的动作,动作角度要减少到适量。林耀基先生曾形象地用“边换、边靠、边走”六个字概括了这一技术要领的精髓。也就是说换弦时,弓子一边拉一边根据琴弦的位置来调整高度,如果放慢来看,一个最连贯的换弦会在两个音之间听到一个短暂的双音,这就是在运弓的过程中逐渐抬高或者降低大臂的高度,让弓毛靠近另一根琴弦的时候产生的,这个非常短暂的双音,几乎不被人听到,但是却可以使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加丰满,柔韧。
三、启蒙阶段的练琴方法
启蒙阶段,除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自身的练习方法也很主要。很多学生反映,面对小提琴这门陌生的学科,一下子摸不到头脑,不知道如何练习,再加上每天练琴的时间有限,所以如何提高练琴的效率,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
(一)预先准备工作要充足
音准和节奏是音乐的两个基本要素,所以练琴之前要提前对这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1.养成用脑拉琴的习惯来练习音准
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张世祥教授曾谈及教学体会时说:“心里有了手上才能有,心里没有手上也不会有!”;而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也曾说:“小提琴技术训练的秘密在于头脑对手指的控制”。可见“脑先行”的重要性。针对音准问题来说,在小提琴发出音之前,谱子上的大小调式、临时升降记号、指法、把位以及每个音符在琴弦上对应的位置,都要在脑子里确定下来。在启蒙阶段,很多教师会通过指板上贴胶布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巩固音准,这个方法虽然快捷,但是不能对此产生依赖,应该通过练习,熟悉手指的位置,然后揭掉胶布。
2.养成用歌唱的方式拉琴的习惯来练习节奏
在我的课上,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打节奏模唱琴谱。很多初学的学生很不理解,向我提出疑问:“老师,我们是来学小提琴的,为什么您总教我们唱歌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小提琴的音色优美,通过发自内心的歌唱,才能演奏出有共鸣的音乐。就节奏练习来说,通过反复的模唱来培养节奏感,便于学生的学习。如果模唱的时候节奏稳定了,那么在演奏的时候节奏就容易控制了。另外,通过模唱可以感觉到音符时值的长短,力度的强弱,然后对弓子的使用长短,弓速的快慢以及压力的大小进行估算。
(二)学会慢练,循序渐进
在刚开始练琴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困惑“有些地方拉了很多遍,可就是拉不好”,遇到这类问题,我给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两个字——慢练。一切困难的技术只要通过慢练就能掌握。困难的乐段,只要把速度放慢,在通过反复的练习,就能够驾驭。“欲速则不达”就是最好的解释。
(三)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启蒙阶段,对于练琴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凭心情练琴,心情好了,就多练习一会儿,心情不好,就把琴扔一边,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琴习惯是不科学的,应该坚持每天练琴。我经常给学生们举这么个例子“大家刚认识新朋友,如果每天见面打声招呼,就会加深印象,更容易记住这个人”,练琴也是如此,刚开始学,识谱、姿势、手型、把位等很多技术都不熟练,如果每天都能坚持练习,养成一种习惯,这对日后的进一步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小提琴启蒙阶段,大量的基本功练习是很枯燥的,这往往会使很多学生半途而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主体,让教与学真正的结合起来。作为小提琴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总结经验,探索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完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愉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杨宝智著 2004年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初学小提琴100天》张世祥著 2003年 上海音乐出版社
[3]《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术》刘洪著 2006年 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