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杨梅
[导读] 家校合作与沟通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杨 梅
        北京市第八中学贵阳分校  贵州贵阳  550003
        摘要:家校合作与沟通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家校合作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从家校沟通交流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沟通形式不当、内容单一、理念不统一等问题。本文将结合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强化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关系展开论述,有效解决在教育中出现的责任模糊、协作等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初中;家校合作;策略研究

引言: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来自社会各方的诱惑力,如何稳定他们的心智、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与家长非常关切的问题。初中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有限,自律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新媒体错误信息的影响,而接触电子产品与互联网也成为当代初中生的必然趋势。
1 新媒体环境下家校合作的问题
        伴随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迈入到知识精细型社会,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同时推动着新媒体的诞生,俨然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我国现代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通过学生与家庭的合作,不断推进教育工作的完善,督促提升教育质量。对于教师来说,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他们紧跟时代,逐步探索教育与微信、QQ等平台的关联优势,并寻找改革突破点。而学校与家庭交流的方式也发生着较大改变。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越来越丰富,在很大程度给家校合作带来了影响。沟通是展开家校合作的前提,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让双方之间的教育合作变得更加和谐。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与应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媒体应用中仍然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思想固化、理念缺乏平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学校教育的“越位”。在初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实践中,由于家校合作理念推广较晚,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人为家长不了解教育规律,参与性较低。因此在工作中往往会对家长直接下达命令,对学生在家的学习任务和行为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家长必须辅导孩子作业、不能看电视等。对于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教师会存在隐形的拒绝,不完全赞同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即使是家长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未涉及到学生深层次的发展领域。甚至一些教师将家长视为惩罚学生不良行为的工具。
        二是家长教育的“缺位”。这与上述学校教育“越位”有着较大关联。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工作,是教师的责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负责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自己只负责日常起居则可。家长缺乏参与教育管理的意识,间接导致家校合作工作的较大阻碍。还有部分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不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造成教育意识的偏差,放弃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


2 加强初中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2.1树立平等的教育观
        要强化家校合作,首先便要确保学校与家长树立平等的教育思想。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范围。而重新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是根本途径。学校与家长应当站在相互尊重、平等协作的层面才能提升沟通合作的高效性。要认识到,在家校合作中体现的是伙伴的关系,共同承担着辅助孩子成长的重任。伙伴关系的维持,就必须双方彼此尊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多数中学校都实行寄宿制,也就说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生与教师的相处时间相较于学生与家长来说更长。学生在这么长的校内生活与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状况和矛盾,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在处理问题时应当换位思考,多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针对某个教育问题的解决出现差异化,彼此之间也要达到同一目标的默契,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2.2推广丰富的合作内容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校合作也要走向新的层面,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还要关注综合素养的培养。其中思想品德教育便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所涉及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吃苦耐劳精神培养等,这对于学生塑造优良道德品质具有积极意义。从21世纪初,教育领域便提出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学校也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但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和家庭经常出现重视智育而忽略德育的现象,很多教育专家都提到当今的青少年出入社会后可能会存在高智商而低情商的特征。对此,笔者认为要借助家校合作来推动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分辨能力,针对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进行融洽沟通。学校要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并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借助主题宣传日开展创文明、树新风的活动,如孝德之星、弯腰行为、公益大使等,同时利用互联网将活动内容和评比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进行发布。作为班主任,也要以班级为单位,将活动的内容与意义向家长说明,获得家长的支持。同时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行为表现,让家长可以清晰地知道学生在校情况。
2.3创新沟通方式
        现阶段,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层次:一是形式化合作,例如沿用至今的家长会;二是人际参与性合作,如定期家访;三是管理式合作形式,如参与班级管理与决策。分析这三个层次可以发现,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主要有:①学校向家长反馈信息,家长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不参与管理;②家校之间的双向交流,并根据交流结果来改善教育方式;③家长进入再教育管理,掌握基础的管理方式;④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⑤家长在学校活动中提出重要意见,并成为班级管理决策团的一员;⑥家长与学校共同教育和管理,也是所有合作关系中最高级的一种合作模式。虽然现在大多数合作方式都是通过媒介来完成,但实践中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合理选择最适合的合作方式。只有家校达成一致,才能确保教育的高效性,强化家校之间的辅助关系。
参考文献:
[1]崔金涛.新媒体时代初中家校共育的难点与应对策略[J].好家长,2019(50).
[2]卢葭.新时期中学家校共育有效路径的探讨[J].新智慧,2019(12).
[3]杨宇,胡文彬.微课程引领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