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王青
[导读] 为了更好地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王青
        徐州市铜山区疾控中心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为了更好地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本文从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两个模块进行浅要分析,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维度寻求方法。 内容包括学生分层的依据及教学过程中备课、课程导入、课堂实操、课后评价的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分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分层教学应运而生。所谓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学生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较为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工作,以期通过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促使总体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生动诠释,是当前教学中实现提优补差的较为理想的模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小学是一个重在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的过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语文知识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浅显的。现在城市中的家庭都极为重视孩子的学习,尽管是浅显的内容,很多孩子在校内学完,还会有校外辅导班的补充学习。因此,学生在初进入初中阶段伊始个体在语文成绩上所呈现的差异不大。学生们阅读量不大且对语文学科缺乏整体性的、深入性的了解,大部分孩子没有较为敏锐的语感,也不具备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因而在接触到初中阶段的更为广泛的、难度系数更高的语文知识之后,有些孩子会慢慢地跟不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步伐,很快班里孩子的成绩就出现了分层。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还是继续采取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就不能受到及时的关注、正确的指导,会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乃至信心。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中等生或者学困生。
        分层教学法要求老师及时且长期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变动、心理变化。在充分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前提下,实现在备课、上课、课后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适当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以及初中到高中的衔接,更好地发挥初中语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桥梁作用。从当下情况来看,分层教学法最大的受益群体应当是中等偏下的学生以及学困生,但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氛围的提高,对于尖子生来讲也是有益无害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学校教育是分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那么语文老师就是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领航者”。要求教师对于所教授的班级有阶段性及长期性教育教学目标并将大大小小的目标的实现路径隐藏在每一课的具体教学中。大的方向定下后,在前进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以此对所授班级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如成绩和领悟能力较好的一部分同学作为A区;成绩中等但学习态度积极努力,方法欠缺的学生作为B区;成绩总在班级下游,且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学生作为C区。其次,在备课的过程中从课程导入、问题设置到课堂实操等各个方面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反应,课后做好课堂记录和总结。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取不同的导入形式,达到直击病灶,有的放矢的效果。问题设置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较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A、B、C区的同学所能理解和回答的问题的难度不一样,所以课堂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够更大范围地调动不同层次的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课堂实操便是实施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考验教师对课程与学生的双向了解及教师的教育机智。如对于《北冥有鱼》这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相关文化常识和写作背景,那么在课堂上便可以提问C区的同学,请他们进行当堂展示。展示结束后,可以让A区的同学进行补充,实现良性互动。对于基本实词、虚词以及句子的翻译,可以交给B区的同学。对于同一虚词不同义项的总结工作可以交由A区的同学。那么对于大鹏形象以及作者文章寓意、作者情感等较有难度的问题,可以交给A区的同学。作为教师要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最后,教师较为重要的一个工作是进行课堂总结,可以采用课堂日记的形式,综合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及测试成绩等多种因素及时地对A、B、C区的学生分组进行调整。
        学校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学生进行学习的大环境。学校的教学风格、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学理念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备对于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分层教学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学校的支持和资源的配置。除却正常的授课时间和空间,学校可以进行灵活安排。如可以每周增设一到两节的课后辅导的时间,利用礼堂、会议室、实验室等空间允许整个年级的语文老师将学生分层分教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学校也可以建立资料库,组织教师编制适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用的诸如阅读材料、练习题、复习资料等校本教材。另外还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
        (二)家庭教育是分层教学的辅助者
        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一方面家长们要能够及时了解和正视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能够理解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并且在这二者的基础上给予校方、孩子的任课老师一份信任。另一方面就需要家长通过实际行动配合老师的分层教学的开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性地会听到家长发出类似“语文是个慢功夫”“语文难提分”的言论。这样的言论无疑也会影响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判断,甚至会让其产生畏难心理。所以需要家长的积极言论来扫清孩子心里畏难的阴影。语文课程的学习确实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素养的支撑。家长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要足够的重视,了解孩子当前在班级里所处的层级,并配合老师、鼓励孩子积极努力地进入更高的层级,才是分层教学过程中中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一部分责任。很多学生并不是没有课余时间,而是这些时间都被各个所谓容易提分的课程挤占的满满当当。因而家长要对孩子的课余活动进行有意地引导,对其课余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把零碎的时间穿成线,让孩子的课外阅读具有持续性,那么相信此时此刻播下的种子,总会经过时间的浸染,在某一个时刻悄然绽放。
三、结语
        《论语 先进篇》中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原因是“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较早对“因材施教”做出了示范。那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新时代的教师更应当结合学生智力水平、成绩高低、心理因素、性格特点等各方面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设计和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启发性、鼓励性教学。分层教学为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突破口。相信分层教学的合理、有效地实施既是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继承,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大法宝。

参考文献:
[1]许成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黑河教育,2019年04期.
[2]林永鹏.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7-02.
[3]郭德礼.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研究[J].教育观察,2019年3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