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青山
江省衢州市华茂外国语学校
摘要:初中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与科学素养等重要内容,核心概念作为初中科学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科学精神、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要注重概念教学,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情景教学等模式来促进更深层次的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思维导图
引言: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7月颁布的《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A 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Practices, Crosscutting Concepts, and Core Ideas)及2013年4月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中均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围绕基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展开。在此影响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不少国家或地区对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或改革,目前,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我国也已开始基于核心概念建构学科结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2018年1月正式出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指导下更新了化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以化学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突出核心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统领作用。因此,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对于中学教师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科学教学的壁垒,推进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核心概念教学的价值
初中科学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学科中核心概念教学能够体现出科学学科的本质,将核心素养与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统摄学科知识的功能。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了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因此,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教学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理解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核心概念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文化知识,形成框架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有限时间的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知识的核心概念导图,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在不断的衍生出去,将更多的知识融入到结构体系中,核心概念就相当于一个知识结构的骨架,教师通过引导作用,将知识不断的引入其中,学生在期中心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费德恩曾用一个雨伞的例子对科学主题、核心概念统摄下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了形象的说明,即伞柄代表科学主题,伞杆代表的是学科事实,而覆盖了所有信息的张开的伞面则代表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是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对科学知识进行识别和获取,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科学知识的利用者。
(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依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知道怎么学习,养成认知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核心概念教学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
教师在核心概念教学中,起到引导角色,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进行分析、综合、推理,从而形成符合自身学习的核心概念,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提高成绩。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核心概念教学中,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梳理知识体系,在搭建学科知识结构中,利用核心概念的衍生性,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形成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概念图,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梳理、整合过程中,逐步养成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适用于各个学科,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成长,这也是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
二、初中科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目的初中科学学科中,无论是教材的编著还是科学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是忽视了核心概念的重要性,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推进,教师对核心概念教学只是存在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有效的将核心素养与核心概念教学相融合,这样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发挥出核心概念教学的优势,极大的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而在实际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下通过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分析核心概念教学在初中科学学科中的教学情况。
(一)学生学习行为
通过学生概念学习行为统计,发现在课堂中学习依旧是以“做习题”为主要学习手段,核心概念教学占比极低,如图1所示,学生学习行为的忽视,是核心概念教学起不到教学作用的关键因素,
图一 学生学习行为分析

(二)教师教学行为
如图2所示,教师缺乏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教学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宣讲试教学,通过理论知识覆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易帮组学生搭建符合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也学习不到核心概念所倡导的能力,轻建构重操练的教学方式也是限制学生发展的因素,核心概念教学讲究的是思维引导和知识结构搭建,通过搭建知识结构将各种教学方式融合在其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三、初中科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核心概念意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教师在核心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核心概念意识,通过层层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到学习情景,从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差,往往学生概念学习中不能深入,容易浮在表明,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引导,一步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概念体系。例如在《常用的碱》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思维导图,引出理论知识中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通过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帮组学生构建结构概念,将核心素养与文化知识相融合。如表1所示。
(二)、探寻概念核心本质,明确概念构建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掌握概念有两种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是概念同化,教师可以通过需学生一起探寻核心概念的本质,突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形成正确的科学核心概念教学,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引入概念的目的,及概念的核心要素,引导学生挖根究底,深刻领悟概念的核心本质,明确概念建构的意义,纠正学生在概念构建中的错误观念,从而形成符合学生的核心概念体系。
结语:核心素养是初中教育的发展目标,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核心概念教学来推进核心素养与理论知识的融合,帮组学生养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概念,让学生懂得如何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兆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Z2):101-105.
[2]吴建军.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74-175.
[3]胡永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核心概念教学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7(20):79-81.
[4]虞凯天,王福军.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探索——以“能源的转化与守恒”课堂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0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