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玲
信宜市第六小学 525300
摘要:学校的教育职责并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在关注学生学习成就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小学生的年龄比较特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探究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会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也忽视了对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开展。这种错误的观念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也属于独立的个体,会在心理上针对各种事物存在心理认知障碍,导致小学生面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因此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实践了解到小学生存在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值得分析研究。
1.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
当前一部分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导致学生普遍都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1]。当学生们心中堆积的学习压力过多到达一定极限的时候,小学生会对学习提不起学习兴趣,出现食欲不振、萎靡不振、记忆力下降甚至神经衰弱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考试焦虑症,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学习压力较大的问题,在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中占据首要地位。
2.人际关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大部分的小学生家庭生活条件都处于小康水平,在家中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较多,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很难跟其他人和谐友好的相处[2]。当小学生脱离家庭进入到社会当中,接触到集体生活之后,尝试与其他不同性格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由于小学生缺少了正常人际交往经验,因此很难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甚至还有一部分小学生跟自己父母的关系也十分紧张,这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会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久而久之给小学生带来心理健康问题。
3.自身性格缺陷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十分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消极,甚至还有的学生比较敏感多疑,这些都是学生们性格上的差异。性格的差异导致小学生很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情绪和心理难以排解的问题。例如某学生的情绪波动非常大,心情很容易会被外界的事物影响和激怒,从而出现敏感害怕、躁动不安的情况。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把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带领学生能够用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拥有更加强大的健康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过非常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效应表示人自身的情感思考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会受到其他人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会下意识的接受自己崇拜和信任的人的影响暗示[3]。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有限,身边重要的人就是教师和家长。经常会有家长出现这样的言论,教师的一句话能够抵得过家长说的十句话,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此时此刻对于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属于重要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关注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小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开阔自由的学习环境,能够在其中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知识点回顾。教师设置悄悄话环节,主题是“老师我想对你说”,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文字和绘画形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心理想法通过手中的笔表达出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师中教师要注意多采用积极鼓励的语言,能够帮助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的形式有很多,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性格比较开朗,并且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教育体系要建设心理健康活动体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增设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样化课外活动,及时有效的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排除小学生存在的不稳定心理情绪。学校的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文化课,教会学生做人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举行体验感较强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能够逐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跟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采用一带一和一带多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3.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素材,因此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的家长也会又这样的行为习惯,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5]。当前还有一部分家庭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仍然在生活中做艳丽的父母,认为自己是成年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却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也无法跟其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家校合作,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出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包含家庭、学校和社区。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要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当前的家庭中还存在这样的怪圈问题,家长还不懂得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因此父母和孩子仿佛都是孩子。因此学校有责任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中国式家庭中传统存在的育儿问题,让家长成长为孩子们的心理导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4.完善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十分强大,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不是传统教育意义上的严厉鞭笞[6]。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样是一位无声的教师,让学生在健康的校园环境中树立对于生活的信心,重新具备积极成长的勇气,学会认识到事物的美好一面,避免小学生出现消极的心理情绪。教师可以在校园中设置名人墙和艺术作品,尤其是在学生经常走动的位置,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触动心灵、发现美好,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小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从容的心理状态,对未来的每一天生活和学习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师要结合自身教育优势,针对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和品德高尚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兴权.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0(99):9-10.
[2]喻文华.心理游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2020(25):227.
[3]周丹丹.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92-93.
[4]张世芳.浅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9(95):21+37.
[5]刘曼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索[J].学周刊,2019(34):151.
[6]曾晓霞.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中),2019(0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