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赵娟
[导读] 在研究中,我把探索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
        赵娟
        (西平县专探初级中学  河南驻马店  463900)
        摘要:在研究中,我把探索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意在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初步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实践策略
        一、前言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实践的重要途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陶冶情操,发展特长,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类课型。所以,研究这一类课型的就是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完善其方案,并探索综合性学习新的模式和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活用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课题研究开展几个月以来,我们在实施目标上,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抓住新课标实施的契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施途径上,拓宽学校和社会两条学习渠道,使学生能关注身边的语文现象和历史文化问题,通过试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比较,来了解实施的情况,反馈课研实施的效果或需要改进的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参与课研人员的教科研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必然离不开理论支撑。本学期以来,我们通过课题组的活动,组织大家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了解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新要求。要求课研人员积极阅读相关教育论著。每两周集中学习一次,每位成员要写出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2、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汲取更多经验,更好的指导研究工作。开展课研以来,我们先后邀请谢俊华和赵凯霞给课题组指导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课改经验。同时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其他老师关于综合性学习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学习他人教学的好方法与技巧,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3、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开学初,我们就安排了集体备课计划,并落实分工。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都有一位教师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对课题组成员间的相互听课,我们每次听完课后都要及时评课,让大家各抒己见,为授课老师寻找瑕疵,使其更加精益求精。在这里,我们要求课研人员每学期都要围绕课题研究上2节公开课,并及时评课,争取通过每一次活动,让人都能看到课题研究的渗透和成效,看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共同反思,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4、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项语文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主要活动有:学期初,年级组组织的“我爱我师、我爱我班、我爱爱校”手抄报比赛;学校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征文、演讲、朗诵比赛,以及向市级以上刊物投稿等。
        三、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题组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初步探究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种有效教学策略,开发了地域内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了语文综合能力,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实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理论知识的研读,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活动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宰。

实验教师已从“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和‘装饰’等误区中走出来,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等现象一并消失,而逆转为旨在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
        2、实验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课题实验,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形成了一种教学、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综合性学习单元也已被纳入正常教学轨道。于此同时教师把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特点,积累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中的丰富经验,提高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性认识。在以语文学科课程为中心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开拓、挖掘语文无处不在的学习渠道与资源,把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实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沟通,使语文实践活动课成为了“大语文”的综合实践课,从而加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
        3、实验教师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实验教师精诚团结,互帮互学,通力合作,充分体现了团队的精神。共同查找资料,共同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共同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集体备课,联手攻关。每位教师在课题实验活动中都有不同的进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收获。同时课题研究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感情,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影响
        1、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课型。这一课型首先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或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存在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习惯。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点正是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较喜欢自主的去组织活动,自主选择主题,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成果的呈现方式,充分的自由,充分的自主,实践证明,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就一定会表现得很积极。同时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抑或是解决一个学习中的问题,他们常常又会通力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获取信息及收集、整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就是财富,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以往的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式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意识淡薄,能力减弱。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并恰当的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五、结语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活动实践的课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在探索中要注意积累综合性学习的资料,要进行交流、评价,使实践的过程更完整,更完善,把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具体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曾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郭茜.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3]何晶.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究[D].湖南大学,2019.
课题信息: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YKT20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