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实践中落实传统文化有效教学初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宣晓芹
[导读] 随着文化多元和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的到来,众多后发现代化国家开始普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宣晓芹
        安徽省肥西县肥光小学  
        摘要:随着文化多元和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的到来,众多后发现代化国家开始普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我国是文明古国,在21世纪面临着更加激烈的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冲突,如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挥中华经典作品的教育价值,树立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是我们的教育界迫在眉睫的大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文化传承的火炬手,我既有一种自豪感,更有一种使命感。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上,我主要采取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语文实践   传统文化   有效学习
前言:实践活动是促使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好实践活动,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现实而有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方式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欣赏以及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一、走近经典,探寻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可是对于小学生,由于阅历和知识毕竟有限,他们了解和熟悉的传统文化,可能更多的局限于节日文化、本土文化、地方习俗文化等,而且对于这些文化的了解甚至也只是肤浅的。要想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赞美,就得先让他们了解祖国的文化,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便先给孩子们讲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范畴以及它的光辉灿烂。讲述过程中,我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剪纸、中国结等民间艺术作品的精妙绝伦;将自己外出旅行时拍下的照片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近距离观赏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富丽堂皇的北京故宫等古代建筑杰作。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自发地去探究,自觉地学习经典,走近经典。
二、走近民间,寻访民间文化艺人
        为了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剪纸的魅力,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剪纸的来历,告诉孩子们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主要因为它有纳祥迎福的表现功能。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欣赏了民间剪纸艺术代表作《鹿鹤同春》等作品,同时告诉他们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孩子们在一番欣赏与聆听之后,心中便涌起了对剪纸艺术的无限喜爱与探寻的热情。为此,我便动员孩子们,带上自己想了解与学习剪纸的热情,走进民间,寻访民间文化艺人——剪纸高手。
        孩子们回到家后,通过调查访问,动手实践,一番努力后,在语文课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能拿出一两样像样的剪纸作品来了。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我们班的小成同学,他不仅寻访到一位剪纸高手,还因获得的高人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剪纸水平突飞猛进,正因如此,我还请他给同学们上了一节像模像样的剪纸课呢。
三、多种方式实践,感悟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经典文化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其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去了解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于中华传统节日及习俗的了解,我将任务分配他们自己。每两个孩子搜集同一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及神话传说,搜集整理好后,两人互相交流补充,并练习口述自己所了解的节日知识。


        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还开展了一次“交流经典”的口语交际课,并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十名。全班有1/3的人,有机会得到奖励。孩子们在奖品的激励及自我风采展示的双重推动下,参与热情高涨。活动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表达,获得了成就感,感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了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传统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动手实践,展示自我风采
     在引领孩子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有谜语猜节日、图片赏国画、手工剪纸课、动手包饺子以及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通过学习成果展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样不仅让他们丰富了见闻,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表达,还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客观地认识别人,肯定别人并且意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而在这诸多活动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热情最高的是手工剪纸课。以下是我们剪纸小高手玉成同学在班级剪纸课上的精彩表现。
        “大家好,我很高兴有机会来教大家做剪纸,下面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在玉成同学一段简洁的开场白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顷刻间,一张张普通的白纸便变成了各种精美的窗花和一件件小巧玲珑的物品,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孩子们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发出了惊叹声,有的目瞪口呆,有的神情专注,有的点头称道……   
五、读写结合,巩固积累,训练表达
     一节剪纸课后,孩子们的学做剪纸热情高涨,前去王玉成那拜师请教的人络绎不绝。王玉成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也更加完美了。在习作“同学教我做剪纸”中,有的同学封王玉成为剪纸大王,有的同学言称要拜师学剪纸,更有直抒胸臆者曰“我很佩服王玉成,佩服的五体投地”……而在王玉成的习作“我教同学做剪纸”中表现出的则是谦虚和耐心。
    我通过活动与习作相结合的方式来让孩子走进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自由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让他们在合作、交流、探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很好地学习继承传统文化。
结束语
        通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意识的引导,加之巧妙适时的渗透以及对良好学习环境的用心营造。如今,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还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感受到了它的无穷魅力。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心中不仅澎湃着民族自豪感,更是燃起了学习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最值得欣慰的是在悄然熏陶下,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如:包饺子,做剪纸,编中国结,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等)也有了质的提升。孩子们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仅习得了知识,拓宽了眼界,也锻炼了能力,真是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2]边艳红《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