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曾美景
[导读]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向着生活化的模式转变
        曾美景
        (平和县金华小学分校  363703)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向着生活化的模式转变,是一种新的举措,同时也是符合教学任务和目的的有效措施。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当对班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去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将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让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材方面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小学教学中融合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其创新实践能力,也能在另一方面促进教师个人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题海战术”为重点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状态下最多应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弊端也比较突出。虽然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种方式的运用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部分教师依旧会通过练习题的方式为学生巩固知识点。甚至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知识内容的情况下,贸然采用“题海战术”,这会让学生在未解知识点的状态下面临众多题目,对知识的运用并不熟练,因而为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时间的应用下,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也消磨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目前的教学背景下,应当放弃“题海战术”这一方式。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组成教学活动的部分,在课堂中教学内容的讲授是由教师决定的,所以便将教师默认为课堂的主体和领导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唯一要做的就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认真听讲,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高。这种单线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绝大影响。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发生,不愿意与教师互动,让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的帮助才能解决,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数学知识的讲授是最重要的,并没有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去解析数学,教学内容只限于教材,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仅限于课堂和教材,不会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结合,这样知识内容便和生活实际产生了脱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再加上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便会出现讨厌数学的心理。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保证生活化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教学主体,设置教学目标;第二,以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条件下,将生活化的教学美容融入到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
        举例来讲,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从以下两点进行考虑:首先,要知晓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的了解程度;其次,要明确在面对生活问题的时候,学生已有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知识内容是否可以熟练运用。考虑清楚这两点问题以后,教师便可以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例子,了解其基本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判断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对生活中遇到的物体可以准确判断形状。
         (二)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展开
        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围绕着学生展开,生活化教学的设计和开展,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是不能被代替的,教师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教师要把学生的感受放在首要位置;在课上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作为重点。另外,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日常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更加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使其在学习更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例来讲,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班级学生的了解,选择都感兴趣的生活话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比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目前所处的教室A是一个正方形,旁边教室B是一个长方形,那教室A、教室B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教师在告知学生两个教师长与宽的大小后,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到相应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产生参与感,让教学的效果进一步增强。
         (三)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学的教材。比如,在学习图像、购物、行程等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比较典型的事件和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生活问题与课堂教学向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对生活问题产生联想和思考,这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带来影响,使其更能发挥想象力。
         三、结语
        整体来讲,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生活化方法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学科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促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方式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小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借助教学技巧和教学标准,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增强。另外,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适合生活化教学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条件。在生活化教学的不断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文虎.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193-194.
[2]刘玉梅.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取向[J].才智,2020,(06):65.
[3]周贤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的创新实施[J].华夏教师,2019,(31):84-85.
[4]赵燕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取向——兼论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9,6(33):214-216.
[5]盛娟.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才智,2017,(18):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