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幸保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新村五区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0014
摘 要
“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活动,其主题和情节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游戏出发,以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自主活动行为表现为基点,进行营造“娃娃家”氛围 ,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组织“娃娃家”策略,提升幼儿生活经验,融合其他区域,生成新游戏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娃娃家”游戏 生活经验
问题提出
小班幼儿喜欢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可是在游戏中往往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如进入娃娃家游戏的小爸爸小妈妈们有的会争抢着娃娃,互不相让,有的会只顾自己摆弄玩具,完全不关注周围的状况,娃娃随处乱丢,无人管理,餐具地上都是,也有的拿着玩具乱敲,跑来跑去……针对游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游戏环境较单一;材料比例不适当;角色分配欠妥善;游戏情节缺深入。《指南》指出:“要选择紧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娃娃家游戏为幼儿的交往、生活经验提供了宽阔的平台,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踏上这个大舞台。《指南》的理念强调了生活的价值,强调了幼儿个性的发展。娃娃家游戏情景是再现生活经验体现,因此,我们进行了《基于“娃娃家游戏”提升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实践研究》。
研究过程
(一)营造“娃娃家”氛围 ,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1.创设家庭式娃娃家,幼儿游戏积极性提升
利用“娃娃家”游戏,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温馨的游戏环境中,调整不良的情绪,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如投放的材料色彩要鲜明、还要有声有响的,布置一些餐桌椅、布娃娃、模型床等。利用各种新奇的游戏玩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另外,根据季节、主题内容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游戏布局,与幼儿的动态发展相协调,更能促进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与积极性。
2.提供温馨式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游戏需求
小班幼儿具有好动、好游戏、合作性差,喜欢颜色鲜艳、形象可爱的物品等年龄特点,所以创设娃娃家时我们利用幼儿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如用温馨颜色做窗帘,用有小动物形象的纸包装娃娃家电器,投放一些可爱的动物玩偶。在投放中尽量品种少一些,但数量充足。教师可根据游戏的需求,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从家带些适合娃娃家的材料来幼儿园。更换时征求幼儿的意见让幼儿一起更换,与幼儿一起创设温馨的游戏环境。
(二)组织“娃娃家”策略,提升幼儿生活经验
1.丰富游戏内容,给予幼儿多种体验
围绕游戏活动的核心价值和幼儿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我们指导幼儿在娃娃家中快乐游戏并获得相关发展。以同伴方式示范某一角色,是提高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方法,能使幼儿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自然有效的接受教师的帮助指导,学会护理安排。
帮助幼儿理解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转化,有助于幼儿发展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2.有效导引游戏,优化同伴关系
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阻止和避免冲突发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冲突及冲突的解决过程,使幼儿习得应对冲突的策略,学会运用积极合理的方式解决冲突,培养幼儿应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当幼儿有矛盾时,教师要支持幼儿通过协商找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3.开展竞赛活动,提高自理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孩子自理意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孩子树立靠自己,我能行的思想观念,让孩子们学会照顾自己,增强自信心。于是我们结合课题开展了本次“爱生活,展自信”自理竞赛的活动。通过活动幼儿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就不再是单纯摆弄游戏材料了,从而更好地融人角色游戏中去。
(三)巧妙运用“一区多玩”操作,生成新游戏
根据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合理巧妙地布局,形成了“一区多玩”,幼儿可以在娃娃家给宝宝看病、去理发、哄宝宝睡觉、给宝宝讲故事等。这样的游戏环境能将娃娃家游戏有效渗透到幼儿的做、玩游戏中去,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操作、探索,主动提高生活技能,获得经验。
研究成效
1.娃娃家游戏,展现了浓郁的“温馨天地”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我们充分重视生活、游戏中去渗透教育。教育离不开自然、真实的生活,在娃娃家生活化游戏环境中幼儿自然而然模仿、习得生活技能,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环境设置上我们遵循“软、圆、矮、趣、变”的原则,创设自由、宽松、舒适、安全的游戏环境,营造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安全感倍增。
2.娃娃家游戏,开辟了快乐的“自主天地”
游戏的开展,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分享观、交往观,能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加深情感、促进了解。
3.娃娃家游戏,拓现了积极的“互动天地”
我们把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其延伸至积木区、美工区、小医院、理发店等,如某位幼儿在给娃娃穿衣服时,需要给娃娃佩戴蝴蝶结,就去美工区制作了花蝴蝶给她打扮在衣服上;如有娃娃生病了就去小医院给娃娃看病。在设置上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密切观察幼儿在各个活动区的活动,细心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以此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随着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原有的区域、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经过幼儿的讨论,娃娃家展开的区域游戏活动产生了。丰富的游戏内容、材料,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小组。活动中他们自己分工,寻找相关的材料用品,共同讨论、分配角色、体验生活。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最佳场所,渗透到不同的区域中。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廖贻 《哈佛多元智能-婴幼儿人际交往智能开发训练》,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琚贻桐。
【2】虞莉莉.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