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贤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文乡中心小学 530807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也正在进行改革。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改进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开始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加入到教学中。本文就从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策略,为农村的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生活情境
数学作为小学数学中关键的一门学科,在数学的学习中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为以后难度系数大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新课改革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步入初中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方式。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知识点难度较大,单纯的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扎实知识点,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味的要求学生提高成绩,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导致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缺少主观能动性,在以后高年级中数学出现跟不上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效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数学角度进行解题,进而提高教学课堂的效果[1]。
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当前教学条件是否合理进行思考。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缺乏考虑进行强制的使用,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还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层次划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一些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基础知识融入到生活化情境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就是源于实际生活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从生活中已经获得了许多有关数学的知识经验,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是对他们在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升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创设有关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进而提升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比如在学习小学人教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教师提前准备了三包糖果,这三包糖果里面的数量都是一样的,现在要分给最近表现最优秀的三名同学,教师要提醒学生并不是每人一包,而是第一名要拿第一包的1/3,第二名同学拿第二包的2/6,第三名同学拿第三包的3/9,请问同学们算一算谁拿的糖果最多?学生会立即展开思考,举手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理由,学生的见解各不相同,但是当三明同学将糖果展示给其他学生时,学生会出乎意料,为什么不同的分数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中找到规律。在这种自由、轻松的环境下,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数学作业练习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秉承“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要促进学生的态度、情感、思维和能力的形成,让学生的主体结合教材有效结合。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周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要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的学习心理,进而激活教学,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3]。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积木,通过让学生玩积木的过程中了解正方形、圆柱、长方形和圆这些物体形状的特征。通过这样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学生不但不会觉得厌倦,还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在后续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教学任务:计算某个物体的体积,在第二天课上让学生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得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的会利用在长方体盒子中加满水将石头放进去溢出来的水分就是石头的体积;还有的利用圆柱容器计算出石头的体积。通过布置这种作业任务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数学教学方法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知识单一的根据教材为凭借照猫画虎的教学就会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学生会很难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到了困扰,使现实的客观存在脱节,不能有效的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中学习。任何系统必须通过反馈信息才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进而达成预期的效果。如果缺少反馈信息,那么也是不可能达成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理解了事物的某一个方面。但是如果将这些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采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且能顺利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一个方面[4]。比如在学习“比例”这节课时,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可以在导入中设计一段故事情节:小明想去做一件衣服,裁缝铺的老板根据小明的鞋码就可以估计出小明的身高,这是为什么?学生听了以后都会感到很疑惑,都会热烈的讨论这是什么原因。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清原因:是因为人的身高和脚长呈1:7的关系。接着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比例”。学生这时都会有较强的学习欲望,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堂课下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实力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情境,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登强. 生活情境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学周刊A版, 2020, (19):91-92.
[2]白玉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J]. 新课程, 2019, (25):117-117.
[3]文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有效应用[J]. 信息周刊, 2019(12):231-231.
[4]满文丽. 浅谈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中的构建[J]. 文渊(中学版), 2019, (8):59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