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郭宇宏
[导读] 高中数学在知识难度、教学要求、育人目标上有着更高定位,且旨在切实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
        郭宇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五团中学   新疆喀什   844604
        摘要:高中数学在知识难度、教学要求、育人目标上有着更高定位,且旨在切实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而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开展,则必须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具体教学内容的辅助下按照教师指引探究数学之内涵、领悟数学之价值、感知数学之魅力。这使得互动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以互动式教学为引领的课堂生态营造,可以给予生生、师生之间更多交互、分享、研讨的机会,更利于不同数学思想的交融与学习意见的交换,使高中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以切实彰显。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时,应该加强对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与借助,并充分打造互动生态、创设互动条件、开展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互动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应用;探究
        互动式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教学困境,使教与学的开展方式更加多元,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开放性也会得到切实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互动式教学可以切实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学生认知潜能激活与自主意识调动提供了坚实保证。而且,随着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深入,很多比较复杂、抽象、疑难的数学知识、问题、内容也会得到有效化解,更利于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与认知的迁移。因此,教师应该以互动式教学为引领,并将其充分贯通至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方方面面,设计出更多宽泛、多元、丰富的互动活动,使学生在双向互动、多边互动中解决数学困惑、学习数学知识、拓宽认知视域、提升理解能力,为促使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塑造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一、构建互动式教学生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互动式教学是基于新课改引领下的一种师生双边教学模式,其实现与开展离不开教师、学生两者之间作用的共同发挥,而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与反映,也直接体现着互动式教学的实效与质量。因此,教师应该以互动式教学生态构建为辅助,营造出宽松、欢悦、和谐的教与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萌生出自主互动、协作互促的意愿与需要,为互动式教学科学开展、更好发展提供保证。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发展需要等而体现的差异与不足,教师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并开展充分引导,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学习所需参与课堂互动,在互动中拓宽视域、提升认识、增强能力。另外,为了使互动式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切实彰显,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落实教学指导,对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所产生全新认识、奇异思想给予必要尊重,并和学生一起开展分析、探究,让学生在被关注、受尊重中敢于质疑、积极互动,为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与互动课堂效能提升而铺设道路。例如,在开展《方程与函数》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些辅助性数学文化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构建起基本的函数与方程思想。随后,再借助一些方程求解训练和函数关系构建,引导学生尝试以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分享自己对所学知识内涵的认知,并在生生交互中逐步完善学生思想认知,最后再由教师予以补充、完善、强调,使课堂互动由生生互动转为师生互动,在浓郁的互动氛围中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认知。
        二、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对于已经具备一定思维能力与个性夙愿的高中学生而言,其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分析、解答不同数学问题,在思辨与推理中拓宽自身思维路径。这使得教师对互动式探究活动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在开展互动式教学实践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为基础,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延展性、发散性的数学问题与教学活动,并适当将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在互动中总结数学规律,探寻解题方法,在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多元认知中增强互动的趣味性、实效性,使学生更热衷于在彼此分享、互相协作中学习数学知识、领悟数学内涵、获得认知发展。例如,在开展《直线、平面平行判定及其性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初中所学的平面平行知识为辅助,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平行的性质与特点,促使学生在完善认知构架中构建起对应的立体空间思维意识。随后结合基本判定定理,对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开展分析、研讨,在师生、生生争辩、互动中使思维由平面向立体过渡,逐步增强学生的立体空间感,获得思维的提升与认知的迁移。
        三、拓宽互动式教学路径,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时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一些辅助性资源、素材、工具的铺垫。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各类教学道具、手段的引入,利用网络媒介、生活资源、趣味活动等来拓宽互动路径,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互动中体味不同数学知识的特性与现实意义,使互动课堂的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得以切实增强。而且,在各类互动元素的刺激下,学生的互动意愿也会更加迫切,其参与课堂互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会于无形之中得到全面调动,更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另外,随着互动资源的引入,很多比较抽象、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问题、内容等也会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开展《空间结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些辅助性视频、图画、模型等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认知“空间结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特点,并在课外利用微课对教学重点、难点等再次强调。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交互媒介与学生单线互动,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在更为宽泛、多元的互动视域内强化教学效能,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论
        总之,互动式教学的诸多优势与显著特性,使得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有着很强的科学性、现实性、必要性。而且,在互动式教学的驱使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与缺憾也会得到有效弥补,师生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更会得到全面调动,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的强化、认知能力的迁移、个性夙愿的释放给予了帮助。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践行互动式教学思想、理念、要求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诸多有助于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环节、任务,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认知特性,自主选择互动方式,在互动中完善数学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找寻更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求知路径,使高中数学教与学向着多元化、丰富性、宽泛化视域而迈进,以全面凸显高中数学的育人功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互动式教学更好服务于高中数学教学发展,更好作用于学生核心素养塑造。
参考文献:
        [1]石锦荣.互动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90):89-90.
        [2]何爱军.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32):172.
        [3]门菊香.互动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48.
        [4]方厚翠.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8):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