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琦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新村五区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0014
摘要:一直以来,我园课程注重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坚持把活动当课上,把课当游戏做的课程理念。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为主,加上小班一日生活安排环节多且生活化,在小班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游戏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可行且必要。本文分别呈现了生活化的“数”类、“形”类、“空间“类数学游戏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补充,最后将本课程的研究成效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进行阐述,反思了游戏的不足。
关键词:数、形、空;一日生活;数学游戏
一、生活化数学游戏的运用
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捕捉“隐”于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以捕捉契机——设计游戏——运用游戏为研究模式,引导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并从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一)结合一日生活的“数”类游戏的运用
幼儿园一日生活多样、环境丰富,除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之外,生活环节在小班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看似简单的盥洗、进餐、喝水、点心等生活环节却蕴含着许多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境和事例。通过对小班一日生活的观察,我们将一日环节以入园——早操——喝水——点名——点心——中餐——餐后水果等入手,挖掘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将数(序数、计数、数符号、量)的经验融入其中。
(二)结合一日生活的“形”类游戏的运用
自从幼儿有视觉以来,便不断地接触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数学核心经验要求更加系统地学习形、应用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幼儿如何观察了解图形,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形的概念,让幼儿在感受、积累知识的同时时获得快乐及满足。
(三)结合一日生活的“空间”类游戏的运用
空间、时间概念对于幼儿而言发展的较为缓慢。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往往碰到什么就看什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无意记忆占优势,教师应该捕捉贴近幼儿生活的,创设能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情景或情境,有意无意地让幼儿亲近数学,积累时空经验。如:幼儿在刚入园时,便不断纠结着妈妈什么时候来接,考虑着自己在园一天干些什么,欲描述着自己的方位等。
二、生活化数学游戏运用的问题与分析
在前一阶段实施生活化数学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对幼儿游戏中采取的游戏策略、教师在游戏指导中采取的指导策略的反思,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与运用。
(一)实施中的问题
1.部分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语过多,如何体现游戏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2.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部分幼儿的游戏有效性值得思考,如何让幼儿的数学经验得以提升,促进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
(二)调整方案
1.开展必要的数学教学补充游戏所需经验。
2.针对游戏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三)教学补充方式
我们主要拟以教学补充的方式解决如上的问题,尝试依据游戏所体现的数学经验,补充相应的数学策略教学,以此,为幼儿将数学作为其游戏中问题处理的策略做准备。
三、研究成效
(一)幼儿数学学习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前后测、观察等途径发现通过对小班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游戏,幼儿数学(数、形、空)认知能力得以快速发展,能够利用数学策略进行数学游戏,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探查数学游戏实施的效果,我们利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订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工具7:幼儿发展测评测查图卡》(数量认知、利用动作认识空间方位、根据图片认识空间方位三部分)于问卷星平台制作了“考试模式”测查平台(如图),对幼儿于小班第一学期9月(游戏开展前)、第一学期1月(游戏开展中)和第二学期6月(游戏开展后)分别进行了彻查,根据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在开展数学游戏后,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无论是数量认知还是空间认知均有较大提高,且标准差不断缩小,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幼儿之间的差异正逐渐缩小。虽然无法排除幼儿自身发展、日常教学等因素的影响,但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通过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可以提高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包含“数量认知”(数)和“空间认知”(形、空))。具体而言,幼儿主要产生了以下两方面的变化:幼儿能用数学策略进行数学游戏并且幼儿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二)教师对数学游戏的认识发生改变
通过反思为期一年的生活化数学游戏设计与实践,我们对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有了新的几点认识。
1.生活化数学游戏依赖于数学教学的开展
游戏是具有较强自主性的活动,并不受外在功利目的、外在强制规则的影响,数学游戏亦是如此。故此,我们很难去强加幼儿必须用数学的方法为数学游戏的唯一策略,更难以强迫幼儿以数学认知的提高为游戏的目的。但幼儿数学游戏,被冠以“数学之名”后,教师又有必要关注幼儿数学游戏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关注幼儿是否在数学游戏中到数学、用数学思维。
2.生活化数学游戏是数学教学开展的补充
虽然,生活化的数学游戏依赖于数学教学的开展。但通过反观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生活化的数学游戏对幼儿数学认知(数量认知、空间认知)依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幼儿而言,除了在教学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更重要的便是将数学真正“用”起来,通过在生活中不断地运用数学方法,锻炼数学思维、积累生活技巧。因此,我们认为,生活化数学游戏是数学教学开展的重要补充,是真正将幼儿园数学运用于实践、生活化的必经之路。
3.生活化的数学游戏置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彻查、观察等手段,了解和明确幼儿数学认知的具体发展水平和阶段。并依据以此,选择或设计略高于幼儿数学现有经验,但可能通过尝试、思考完成的游戏,不可过难或过易。
参考文献:
[1]黄瑾,主编.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81
[2]李季湄,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3
[3] (英)培根,著,陈伟功,编译.新工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