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陈燕琼
[导读] 初中数学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像语文那样只要理解就行
        陈燕琼
        福建省惠安东周中学  
        摘 要:初中数学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像语文那样只要理解就行,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抽象的,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数学时会感觉到很困难,因此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门知识。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初中生;农村
        
        数学是在我们小学时就开始学习的课程,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对生活的帮助也很大。数学的计算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生活超市里面,需要自己算账时,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学习数学时总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耗费很大的精力,但是结果并不能每次都想我们想象的那样,这其中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学习数学,丧失对数学学习的欲望。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学好数学。
        1 初中数学的特点
        1.1 理论结合实践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有递进的,在一开始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就像课本上的定理、性质、公式等,等到这些都学会了,就开始逐渐向实践层面进行学习。数学的自身就有很强的应用性,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初中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因为初中数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等,这些看起来就和我们的生活无关。但从实际来说,这并不是和我们的生活无关,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接触到更高的知识,在很多金融领域都会遇到函数,解方程等等。只是因为初中的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个,感觉这个很遥远,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初中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即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1.2 一般和个体的联系
        从总体来说,我们学习数学的方式是从个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体。这时老师在讲解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因为数学课本中最多的就是数字,并且在讲解知识点时使用的文字也比较少,这些定理抽象难懂,学生在理解时会产生偏差,因此 ,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通常会先讲几道例题,引导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然后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在一般规律学会之后,再讲解特殊的情况,这个过程就是由个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体。
        1.3 逻辑性强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思考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思维方法。正确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条件下,运用逻辑思维得出的结果会更加的严谨,这种思维方式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数学的学习就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数学的知识点不是连贯的,而是比较琐碎的,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思维网,我们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会学习老师的逻辑思维。
        1.4 满对立统一性
        初中的数学不像小学的数学那样,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初中数学的知识充满了对立统一性,就像小学时的减法在初中就能用加法来解释,这就是负数;小学的除法也能用乘法来讲。所以,初中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立统一性。
        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2.1 加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
        数学学习一直都是注重对数的计算,学习过程需要加强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很多课程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脑子里想象的,因此在学习是比较考验学生的脑内想象力,就像那个空间几何,这一部分仅靠老师的讲述是没有办法想象出那个画面的,这就需要外在的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老师可以做一些模型方便学生记忆。在经济条件发展较高的条件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在多媒体上建造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在很多农村,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条件有限,没有高科技的帮助,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会感到更加的困难。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手动做一些模型,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方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就像学习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生裁剪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拼成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这种学习方式让抽象的学习对象变得更加的具体,更有直观性。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加强对图形的理解,同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2 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初中生来说,向往自由是学生的天性。这个年纪的学生都喜欢在网吧玩耍、田地的撒欢、和朋友做游戏,而不是待在教室,特别是那种一整天都在教室学习的寄宿式学校。学生都是爱动的,课堂上的压抑会让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很多农村,由于设备的的缺乏,老师在上课时候无法通过多媒体视频的使用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所以,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是老师学要考虑的。可以将游戏的方式引用到数学课堂上。比如,设置有奖问答的游戏方式,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出一道有关单元学习的题目,然后让其他小组进行回答,答出最多的获得奖励。这个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为了答出题目会努力进行学习,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提高课堂趣味性不止这一个方式,数学对学生来说不但是抽象的,还是比较无趣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讲课本上的知识,很容易产生一大片学生走神的情况。这时的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讲一些故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讲例题时就可以讲讲数学的发展史、顺口溜等。这些方法都是低成本高效率方法,即使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这些方法也可以使用,并且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课堂氛围搞好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得到提高。
        3 结束语
        数学的抽样性和逻辑性加强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就会放弃学习数学,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保护好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J],2018.(03)
        [2]冯克诚、田晓娜《最新教学模式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J],2013. (16)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J],201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