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张广奎
[导读] 启发式教学目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确实有着良好的积极作用
        张广奎
        (西平县宋集小学  河南驻马店  463900)
        摘要:启发式教学目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确实有着良好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掌握必要的策略,通过构建真实情境、设置引导问题或者开展数学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产生主动思考并消除难题的想法,以此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铺垫好通往未来的阶梯。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实践策略
        一、前言
        数学是小学生在学习上最难理解的一门学科。很多小学教师选择布置大量的作业题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用种方式学习数学不仅很枯燥呆板,减少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大量的数学作业也会限制小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小学生失去兴趣。大多数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时候,注重小学生对加减乘除等的使用。在解答运用题的时候,很多小学教师会选择将运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说明后给出数学公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所以,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由于新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障碍”,因而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善于点拨、适时点拨,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动机、适量铺垫。数学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较强的内在动机的驱使、推动,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启动,决定着数学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定向,关系着数学学习的进程,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数学学习动机越强烈,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情绪就越饱满,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就越高,刻苦钻研努力的程度就越好,从而学习效果就特别显著。
        2、循序渐进、适当分步。科学知识的本身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总是由简到繁、由感性发展到理性、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成熟到成熟。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启发。对于学生不甚了解的问题、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的启发引导应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3、时间等待、适时启发。在实际教学中,当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一滑而过。有些问题的探索,要花很长时间,教师要有极大地耐心等待学生自行解决,或者进入“愤啡状态”,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错误估计学生的水平,而让学生仓促应战、半途而废、草草收兵。教师不能急躁地催促学生,或者急于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思路,而应耐心等待点拨时机的成熟。
        4、设计变式、适宜训练。“举一反三”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个目的,所谓“反三”,从解题角度来看,就是以“举一”为源基础,变式拓广、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教学中,精讲某些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设计变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纵横思维,联想发散、引申拓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成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1、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是普遍的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而通过开展启发式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在“强制”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的课改目标明确提出,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当前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基础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通过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对不同数学问题、数学现象进行思考,探寻数学领域的奥秘,这实际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的研究初步形成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小学数学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指导方法、形成习惯、发展能力等,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等素质较之以前有显著的提高。
        四、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影响
        启发式教学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注入,而是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现下的实际出发,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启发,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转换低效的教学方式,从以往权威的讲授者、裁判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把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新天地。只有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活跃起来,学生才能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启发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固定模式,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展、自主学习等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对启发式教学和数学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把握其精髓和实质,提高对相关理论的正确认识。用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策略方式,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为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多内涵,本研究立足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思想,进一步确立民主、和谐、主动积极的教学观,构建具有数学特色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陈家梅.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2(13):41-43.
        [2]柴金叶.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5(04):79.
        [3]程五霞.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04):67-69.
        [4]简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课堂教学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9):21.
        [5]孙萍.活用启发的思维——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J].试题与研究,2019(14):64.
        [6]顾菁.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新智慧,2019(23):97.
课题信息:驻马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JKYKT2020-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