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军 罗志雪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摘要: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们良好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性发展,为现代社会主义教学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但是在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进行不断的探索,优化两者融合的路径和办法,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提高高校大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路径
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各个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把工匠经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成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保障。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可以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把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把爱岗敬业、踏实干事和专注专业的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这种精神可以让学生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并形成道德规范。让学生们以这种思想道德规范来作为引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思想道德素养的有用人才。
(二)有利于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很多的先辈们依靠着工匠精神成就了很多了不起的发明,为我国历史文明的发展强化了根基。而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我国也提出了要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建造成制造强国,而这也是对传统能工巧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把中国力量融入了其中。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也是对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实现润物细无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把工匠精神传输给高校大学生们,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扬。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包括了很多复杂的内容和形式,并且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在培养大学生们的工匠精神中,教师要把思政教育内容和工匠精神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以大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为基础,在思政教育的内容中体现工匠精神。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所以思政教师要把现代社会经济战略发展转型的实际条件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重视学生们道德情操、政治信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们在步入社会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市场行业发展情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作出自己利索能力及的贡献。
而思政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们思想政治学习的实际情况来把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并把学生们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进行结合,理解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二)创建有利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文化环境
在高校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合的过程中,有效的环境和氛围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工匠精神的吸收和内化,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有效结合过程中,思政教师要重视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并把工匠精神培养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指导融入其中,并建立起不同文化环境,让学生们可以在自主感知的情况下积极注定的对优秀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并掌握其真正的含义和价值。思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氛围和空间,并积极的培养学生们参与其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的在参与的过程中把工匠精神内化成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通过校企实践来锻炼学生们的工匠品质
高校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起产学一体化的实践育人合作平台,把高校内部和外部的教学资源进行从新整合和利用,提高工匠精神在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在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把大学生们的实习、实践和校内科研成果转让、学校的人才引进等项目进行协商合作。重视对学生们追求卓越、忠于品质的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学习平台来丰富大学生们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大学生们到企业中真是的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熏陶。首先,要严格合作单位的准入门槛,和大企业之间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并细化合作细则,这样就可以在学生们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完成,并从中巩固学校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品质,并实现工匠精神的内化和延伸,锤炼工匠品质和工匠技能。其次,在学生们企业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要完善对学生们的考核机制,学生们要每天和正常员工那样实习打卡和签到,并针对实习生制定一套专门的考核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精益求精和创新卓越的工匠品质,帮助大学生们转化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内化成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的培养和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和专业高素质人才,所以,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对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融合路径进行不断的探索,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专业精神、人文素养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实现学生们工匠精神的内化,提高大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婵.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法制博览,2019(25):294-295.
[2]吴少伟.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及其路径[J].高教学刊,2020(05):194-196.
[3]严盼盼.工匠精神视域下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1-2.
作者简介:刘占军(1980),河北邯郸人,河北美术学院教授,河北省大众创业导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罗志雪(1999),女,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本科学生,主要从事书法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本文系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s2020130750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