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垚
济南市莱芜高新区滨河小学 山东省 济南市 271100
摘要:教师在开展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只有较少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由于这方面能力的欠缺而导致跟不上老师进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分层教学法被应用到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这对于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数学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前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日后开展数学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学生应当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基。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能够有效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没有整体性
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重点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或多或少地还会重点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争取让他们能够跟上班级的进度,不给班级拖后腿。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到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极大不利于中等生的成长。而在分层教学法中,不论是哪一个水平的学生都被同等对待,这有益于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取得进步,有利于提高班级的数学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规则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依照学生当前的水平进行划分,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辅导。但是在分层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则予以指导,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然而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能通过考试成绩进行准确判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并没有跟着老师的进度,对于相关的知识没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他们的考试成绩却比较好;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对于老师讲述的内容进行较为清楚的记忆,但是在考试中犹豫紧张等情绪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就具体学习能力进行较为科学的划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将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尤其是讲解新的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对于相关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跟上老师的思路,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出现学生认真听讲但是却回答不了老师问题的情况。
例如在进行《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提问:“如何解释三位数的概念?如何解释两位数的概念?”考察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让全班跟着一起复习相关的知识点。接着,向中等生提问:“364×14=?”,让全班进行计算,在计算中回忆相关的知识点,最后由中等生回答相应的答案。最后,向优等生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规律?”让全班进行思考,能够形成较为模糊的答案,最后让优等生为大家解答。利用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的内容不断深入,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握教学的进度,让课堂有条不紊的推进,让教学的内容能够被学生所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回答相应问题时都能够获得表现和提升的机会,这有助于班级上每一位学生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进行提升,让自己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让自己在一次次的表现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为社会输送较为优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
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小学生由于个人学习能力、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学习能力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考察,基于此进行分组。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可以布置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让他们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拔高自己的能力;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来说,可以给他们布置难度稍大的题目,帮助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拔高;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给他们布置较为基础的任务,让他们能够在完成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让自己能够做到知识点全覆盖。
例如,教师可以进行一次摸底考试,结合教师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对学生进行分组,将考试成绩好并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将考试成绩差并且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其他学生分为一组。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给考试成绩好并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较难的题目,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考试成绩差并且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最后一个小组的学生在掌握牢固基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拓展。这样,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学习,班级上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对于班级的进步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利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推动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做学习的主人,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融洽地进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能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0,(19):45-46.
[2]冷江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2020,(15):244.
[3]陈佳艳.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分析和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