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青
干江镇中心小学 浙江 玉环 317600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教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数学系统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夯实数学基础的重要途径。同时,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是小学中高年级教育发展,巩固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向初中数学内容延伸的有效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学实践;有效性
前言:
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同时,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让学生感受更多数学学习的快乐。另外,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也具有较大帮助。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教学前预习环节、教学中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后课外环节,通过实施有效策略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前预习环节,提高实践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要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了解新课内容,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做初步了解,做好听教师授课准备工作。如果课前预习的好,,学生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同时,让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铺垫”作用,离不开教师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这种预习指导,从近期看可以帮助学生数学学习作铺垫;从长远看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公顷和平方米》课堂讲授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告诉学生预习时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预习保障有效性,这样学生带这预习目标进入课前预习中,通过对教材的精读,了解所学内容,接着一句教材内容,观察生活中可以用“公顷”作单位的面积,鸟巢、学校操场等等。同时,在预习中,了解到“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发现教学内容的不明白的知识点,做好标注,进而带着这些问题去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课。
二、课堂教学中环节,开启实践有效性
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学实践的核心,为保障有效性的实施,教室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多媒体信息技术、游戏情境等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的兴趣,调起学习兴趣,增添学习主动性。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中,教师依据学生间的差异,按不同层次进行分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旨在对他们进行高难度数学训练,针对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可以让这类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挑战数学学习的高度,相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分成一组,帮助这类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在教学环节,教师可有针对性的为他们设计难度低的数学问题,循序渐进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一点点进步。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及游戏教学情境,同样可以使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增强。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有效运用,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四年级《大数的认识》章节教学时,学生通过分作合作,一起探究最大的数是什么,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挑战自己所在小组的学习高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了解最大的数是什么之后,不断进行深度挖掘、思考,并从中不断向了解向古今中外的计算方式延伸,获取高于四年级教学内容的知识,开阔数学教学视域;针对学习能力中等水平的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详细了解最大的数亿以内的数字,突破教学难点;而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小组,教室可以引导这个小组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最大数的学习,调起学习兴趣,找寻学习乐趣,进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三、教学后课外环节,提高实践有效性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小学中高年级教师不能忽略的教学环节之一,教学后的课外环节。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阶段,处于将为后续各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的数学学习阶段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应注重对学生预习,听讲环节的重视,还应关注教学后学生课外数学练习的环节。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与实践息息相关的计算类题目,这不能仅仅依赖教学课堂教学来完成,还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后练习来完成,进而帮助学生练就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达成小学阶段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如,学生在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学习时,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会计算方式后,就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后实践练习,来达成学习效果,练就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结果精准率。并在大量的课后练习中,练就完整的、便捷、快速、准确的计算方式,突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难点,进而使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增强。四、教师的评价,延续有效性
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达成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高效延续这种教学实践有效性也同样重要。基于此,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时,一定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鼓励性表扬式评价,这将强有力的支持学生对数学教学一直饱有学习热情,踊跃参与进数学教学的每个教学环节,取得数学教学优良教学成果,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持久延续。
如,在每次教学环节总结时,针对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应适时肯定性的鼓励表扬,进而使学生积极努力,挑战数学学习的更高难度;针对做的可以或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不应批评挖苦,而应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明白问题所在,接着在教师的鼓励下,改掉不足,全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因此,教师的评价,是延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总结:
基于小学中高年级教学阶段是夯实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的特点,为提高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教学前预习环节、教学中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后课外环节,通过实施有效策略,提高实践有效性。同时,教师在提高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各个环节中,可以有效做到开启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基于这两个环节的有效性实施,高效地延伸这种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也是关键。基于此,教师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高过程中,应牢牢把握住提高的每个教学环节,达成有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彦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9):35-36.
[2]黄雅敏.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