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一题一课”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曹嘉璐
[导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现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传授学生理论知识,
        曹嘉璐
        东阳市南马镇中心小学 322120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现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推理计算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始数学的学习时就开始进行数学一题一课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文化,还能让学生不断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知识的传播离不开清晰数学思维的养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值得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一题一课;教学方法
前言:
        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不仅要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在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是要学会深入探究自己的数学思想,不断的进行深入的思考,学深学精。并且,数学知识的运用的训练要从低龄段开始抓起,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准确清晰的在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能使数学学习事半功倍。
一、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发挥老师的力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导学生,使学生在整个知识和能力方面都能不断的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小挑战,教师要想方设法把这种压力转换为促使学生进步的动力,唯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迈向科学的殿堂。教师可以利用一题一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会错题集的整理,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错误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解决主要问题。突破一个难点之后,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接天梯办法,争取做到一题多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灵魂思维,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以学习“加与减”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从教材的图表中所叙述的具体的情境中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学会表格的阅读,培养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初步分析数量关系,能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一百以内的连加、连减运算,学会计算的竖式的写法,感受算法的简单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严谨、认知、细致、耐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就教材上的问题来展开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遇到不同的问题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点额运用。
二、巩固所学,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所谓“知道”,意思就是要先知晓才能传道。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样如此,在学生刚踏入数学知识学习的殿堂时,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经过自己先理解,然后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更上一个台阶,为之后学习更深入,更复杂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之后的解题过程中嗨哟不断回想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点,以点概面,才能将很多抽象的知识不断的印刻在脑海中。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导入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复杂知识点的理解,只有不断的进行运用和巩固,才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学生要将自己在一遍遍的学习过程中的思想不断强化、巩固才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才能体现一题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最终的学习效果。
        例如:以学习“购物”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购物的情景,认识生活中的小额人名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自己感受一次买东西的过程,了解一元钱的实际价值,在购物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学生能够明白人名币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明白人名币的实用价值。教师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生活中常见的人名币面值在价值的陪同下进行一次购物体验,结合课堂上的所学内容,自己独立进行计算,加深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这一课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很强的联系性,可以再生活中不断巩固。
三、创设环境,良好教学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使学习的人心情愉悦,思绪发散,思维活跃,还能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就像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时,光使记单词是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是做题的机器,变成“哑巴英语”,学生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解题环境,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思维和灵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去说话,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循循善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创设出能让学生不断学习的环境,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当学生学习的是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探索和学习,那么学生就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又迈进了一大步。教师的一题一课的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不断实践的教学手段,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调整,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
四、解题思路不断拓展
        教师在进行一题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的现实问题。不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一个透彻的研究,还要对这一层次的问题进行一个设计和拓展,让学生对此类问题有一个层次的深入,要补充相关知识点的多种题型,加强学生的练习。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一题一课的教学模式中,不仅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成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之后,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要把一个基本的数学知识弄懂很简单,不需要话费太大的精力,可是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清晰准确的加以运用则需要很多相关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不断积累和融合。数学学习看似只是简单的逻辑运算,但却包罗万象。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进行相关的逻辑运算,最后,还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运用,进行知识的传递,做到触类旁通。
参考文献:
[1]沈正会.数学"一题一课"素材开发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18):4-6.
[2]何娟.小学数学"一课一题"教学操作范型的实践研究[J].小学时代(奥妙),2020,(3):53-54.
[3]徐军."一课一题"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1):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