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学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郝丽英
[导读] 如何在“数与代数”这一课题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小学教师的热点话题
        郝丽英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二0二小学 014030
        摘要:如何在“数与代数”这一课题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小学教师的热点话题,无数教师不断探讨其教学方法,亦应当得到大家的重视。为切实有效的提高“数与代数”课题的教学效率,下文将探讨一些教学案例和实践,从重视情景运用、增强数学的敏感性、多方法解题等角度出发,展开论述“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有效方法和实践,希望大家一起探讨,达到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数与代数”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方法
前言: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解题思路,是解决各类数学难题的根基。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以及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的探讨不谋而合。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的灌输教学,紧跟改革的契机,探讨出与新课标理念相符合的教学方法理念,将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教师一人独角戏的课堂改变,装换成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课堂模式。为达到如此的数学课堂,下面将会从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对数学敏感性的培养、多样性解题等等几个方面出发,得出其中的体会见解,分享个人的看法。
一、将“数”融入生活情境
        无论何种学科,都与生活息息相关,都来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学也不例外。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数学理念更是数不胜数,而生活化数学便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教学理念之一。对于“数与代数”的教学,可从生活情境入手,将其带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学生达到共鸣,切身实地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生活中的数》一课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仅仅简单直接的列举了生活中存在的数,那么仅仅使孩子了解到了他们的身边存在这些数字而已,止步于纸面上的认识,并不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出现的原因。但如果教师通过课前让学生跟随父母出行或者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数字并记录下来,在什么场景出现了,其的意义又是什么,记录下来后在课堂上发表他们个人的见解和想法,描述他们发现该数字时的情景,做到将情景带进课堂。这样不仅仅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更使学生明白了这些生活中的数有何意义,效果事半功倍。
        再如:在进行《估算》一课时,通过课堂上的理念讲解很难使学生明白,这时不妨借实物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情境的设立也至关重要,不能马虎。如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将一些苹果作为估算的道具,鲜红可口的苹果会马上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而在后面的课堂环节中学生更是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趣味性;在分数一课中,情境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个蛋糕,并将蛋糕看做一个整体,视为一,通过将蛋糕切块,将分数用蛋糕切块来示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展现出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一课中,情境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视。


二、提高学生的“数感”
        “数学要想学得好,数感少不了。”这句话便很好的体现了数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通过实践教学可知,“数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也绝非在课堂上就可以养成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亲手感受一下1千克与一克体之间的重量差异;在《认识大数》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先展示中国人口,然后再由学生自己统计学校人数,比较学校人数与中国人数;亦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中国的国土面积,再了解本校的校园面积,对比他们之间的大小差异;或者在学习《估算》一课时,先让学生抓取一把花生,先进行估算,然后再通过清点等环节等准确得出具体数值,看看两者之间相差多少;在《购物》一课中,可让学生拿着100块钱,让其估算一下是否够钱购买一个56块的书包、29块的笔盒、13块的书本。然后再通过计算得出是否够钱购买这些物品。在实际生活的种种问题中强化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在生活中多多运用估算,随时运用估算,养成多估算的良好习惯,通过估算来提高数感。
三、多样化解题
        任何学科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出现的,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仅仅为了追求答案,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方法·、提高个人能力。由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千奇百怪,方法更是数不胜数,学生要养成多样化解题。注重解题策略和方法的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一箱苹果67元,一箱雪梨33元,每样买四十箱总共要多少钱?这时,教师不能急于给出答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使他们能够自己想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答案,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是先计算出一箱苹果一箱雪梨的总价格:67+33=100(元),再乘以40就可以得出他们各四十箱的总价格;或者可以让学生先分别计算出苹果和雪梨各四十箱的价格,再将二者相加得到总的价格总和。这样,学生可通过一个问题,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从更多的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运用更多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真正提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亦可以培养一个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应当采取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注意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彼此之间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分享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处理策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数与代数”的教学工作中,更应当回归生活,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以数感为纽带,联系学生,帮助学生做到多样化解题,处理问题合理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案,采取适当的策略,同时具备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在日常学习中加以创新,在创新中加以实践。借新课改之力,将“数与代数”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实现高效课堂,真正做到育人之功。
参考文献:
[1]任海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与代数”教学措施分析[J].读与写,2019,16(22):126.
[2]刘红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问题解决策略初探[J].读与写,2020,17(35):166.
[3]孙晨芳.小学低段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操作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4):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