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高桂霞
[导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
        高桂霞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实验中学 2535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行业,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地位日渐明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所以说,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积极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情感,不断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其产生丰富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在信息化数学教学的影响下,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优化各科课堂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集视听于一体的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互联网+”对教育领域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互联网+”的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明显提升。
一、以“互联网+”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天性比较活泼爱动,注意力往往会被那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因而在教学活动当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常常出现走神,加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思维性比较强,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数学知识学习逻辑性比较强,加之数学课本知识单调乏味,长期以往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将单一枯燥的数学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形式,能够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的有关性质的知识时,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创建简单的问题教学情境,很难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开展信息化教学,创建丰富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所讲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圆的性质的相关,教师可借助Flash设计一个动物趣味运动会的场景,形象地展示小动物们各自骑着圆形、方形及三角形车轮参加比赛的情景,使学生直观理解圆的性质。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来创建教学情境,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以“互联网+”呈现知识原理,充分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对于初中阶段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要想有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更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数学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将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充分重合在一起,并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数学学习自主性,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好锻炼其数学创造性思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丰富教学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的细化,并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借助互联网将所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师在备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收集一些与有理数加减法有关的生活实例,如:超市购物、泳池注水、跑步比赛等等,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这些实例,并引导学生找出实例当中所体现的有理数加减法运算问题,引出相应的教学知识点。通过如此教学,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理数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举手回答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理数加减法应用实例,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也能理解的更深、更通、更透。
三、以“互联网+”开展教学评价,加深教学成效巩固
        就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过程当中,教师必不可少的是要对初中生开展必要的教学评价,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现阶段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引导作用,从而推进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开展必要的教学评价,对于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激励、引导、鉴定、调整、管理、教育等一系列的积极作用。新课标中有提到,开展教学评价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学习数学学习的状态、过程以及效果,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及时优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受到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评价都是以口头形式为主,不仅形式单一且效果也并不显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作为现代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从而更好的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希沃软件”中的“班级优化大师”平台对学生及时开展教学评价,通过在平台中建立“星”活动,结合学生在平时教学当中的表现,给于“最佳创意星”、“最佳表现星”、“最佳团队星”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确立合理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样的,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5):63-64.
        [2]杨爱军.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构建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5):4-5.
        [3]马焱.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界,2020(51):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