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实践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李双利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将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李双利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城受田小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6651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将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如今,我国小学教育为了能够满足数学教育部门的发展,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来培养更优质的学生,用实践优化教师授课的方式,实施实践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以及灵活地运用数学计算方式,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践 小学数学 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教学领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一直以来作为重点的授课对象,现如今的时代已经赋予了数学教师新的历史任务,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开展大量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设计,实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上的学习还有误区,并不能理解数学的真谛,导致数学成绩一直在低分区徘徊,从而影响了自己对数学甚至在未来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学科的学习。本文将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的角度讲述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
一、结合生活实际 领略数学之美
        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误区,认为数学的学习就应该是算数、做题,这无疑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思想上的负担。其实,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数学不应该知识存在于课本之上的,要把生活中的实际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接受数学知识。
        数学是寓于生活之中的,数学离不开实践,而小学高年段的数学也应该让学生们懂得,数学是如何解释了生活中的现象的,例如笔者在教授青岛版六年制小学六年级的“人体的奥秘”一课时,就可以将“比”的知识情境化出来,我在授课时,为了引入这堂课的核心知识,带了卷尺,邀请同学到课堂上来测一测他的胳膊、腿、头的长度,将这些同学的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主算出“头身比”“上身与下身之比”等等,同时问学生的意见,他们觉得什么样的比例是最好的。这个过程之中,既保证了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又激发了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同学们理解了大家通常定义的“九头身”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身高/头=9 ,同时也了解到了人体的黄金比例是上半身与下半身的比例是5:8,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数据的引出从根本上就帮助了学生们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了“比”的概念。所以说,结合生活中的知识引入数学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对于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点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实现教学合一 开展情景化教学
        数学是学生未来将要学到的物理、化学的基础性学科,更是学生面对未来生活的不可不学的一门学科,可以说,学好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有着深远意义。

现如今,小学数学的教师也一直在探究高效的授课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学好数学的方法,其中教学合一应该是最值得推崇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生活情境应用到数学中去,开展情境化的教学。
        例如笔者在讲述到“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百分比的含义,可以用一组体检数据,或者是带一个体脂秤来到课堂上,这样的话,身体的含水量、脂肪水平、肌肉百分比等等数据都会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对这样的来自生活的一组数据的分析,就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到百分比的实际含义。除此之外,笔者在开展这一单元的学习时,会把我授课的班级的出勤情况表展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思考怎么比较两个班级同学是否按时来上学呢?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算出每天的出勤率,再把一段时间的出勤率平均一下算出平均出勤率,这样的话两个班级的表现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出勤率高的班级拥有较强的自律性,班级学生整体的表现比较好,反之,出勤率低的班级自律性则差一些。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在一个情景之中开展学习,更加有利于“教学合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帮助同学更加深层次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深层含义和实际意义。
三、善于发现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
        在小学高年段的数学课堂的开展中,要依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反馈问题——拓展问题"的基本的学习程序,其中具体的操作方法需要教师围绕生活开展数学探索,并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合理地、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并同时在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探索之后学会运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维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有一课专门讲述“圆”,其实“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图形,在授课之前,我为同学们布置作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不少同学在课堂中都会提及到:瓶子的盖是圆的、下水道管是圆的,井盖是圆的等等,在不少景点也可以看到,例如天坛也是圆的,当讲述到知识点“在周长一样的前提下,圆所围成的面积是最大的”这样一来,不少学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要用圆形了,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圆形不仅节省原材料,而且容易运输,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圆”是最经常存在的。在讲述到圆的面积时,π的引入也可以为学生讲述祖冲之的故事,圆的周长/直径=π,并且祖冲之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将π后的小数点算到六位,这不仅普及了数学知识,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我国数学的发展早在先人时期就是很先进的,是贯穿历史的,从而也能够提升学习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数学本质上是一项非常基础的课程,他对于日后学生的积极良性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关注点集中到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提升。因此,在新的时代、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实践与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义元.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90-91.
[2]雒红芳.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考试周刊,2020(A5):71-72.
[3]王秀清.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