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吴静
[导读] 物理这门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物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现象演变出来的物理理论
        吴静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峰城中学   636169
        摘要:物理这门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物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现象演变出来的物理理论。从这点来看,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一些不能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物理教学课堂中的枯燥理论转化为《十万个为什么》里的有趣解答,让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物理生活化教学是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世界来讲解物理知识和锻炼物理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学生所知道的物理现象,使得学生在认知世界里了解物理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来推动学生通过物理知识来进一步地服务生活,在学习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足
        初中物理当中包含了大量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初中物理实验大部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生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当下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口述实验,而没有进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忽视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上,一般来说教师都会对于物理的公式以及概念着重强调和讲解,这是为了加深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在考试的时候就能想起相应的公式和概念来。同时,在这两个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最多的。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如果自我理解不够到位,为了提高成绩就会被教师要求对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不能够活学活用,这样就导致学生很难将学习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联系生活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
        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足的问题,物理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并将实验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掌握物理知识提供保障,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开展人教版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的小实验时,笔者组织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分子热运动,如一瓶香水打开之后,很快会闻到香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清水扩散实验,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开展实验,一方面学生对器材比较熟悉,更愿意参与到实验中;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物理实验,可以解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疑问,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这样一来,学生即可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物理知识点,并可以熟练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是极为有利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初中物理课堂
        初中物理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收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精心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恰当地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有裂口的吸管、一杯带有颜色的饮品,设计问题:“在用吸管喝饮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物理现象,谁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呢?”然后,教师可以参照学生的发言,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几乎无法喝到饮品。于是,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喝不到饮品的原因是什么吗?”这时,学生会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发现吸管上的裂口,教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大气压强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导入方式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与实践性,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乐”学,并能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三)利用热点话题,创设生活化探究情境
        探究式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目标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独立思考、合作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教学方式。此种方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中考大纲,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开放性不足,导致探究主题僵化、探究过程形式化。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与物理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话题,创设生活化探究情境。
        以“电磁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出示新闻报道:长期食用微波食物容易引起荷尔蒙失调,淋巴消化系统紊乱,血液及免疫力异常甚至是癌症,孕妇不能使用微波炉,会导致胎儿病变等。以“去伪存真”为主题,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微波炉真的有这么大的危害吗?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以上报道是真实的?如果微波炉真有这么大的危害,该如何避免?如果微波炉的危害较小,该如何“辟谣”?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为8人一小组,每个小组自主收集微波炉及电磁波相关知识,如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应用;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微波炉与电磁波的联系、微波炉的危害、微波炉的用途等。在学生收集完资料后,教师请每组代表上台陈述自己的观念及避免微波炉危害的方式(或“辟谣”),并总结每组学生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责任感。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就必须实现物理实验的生活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将物理与生活充分结合,让学生自觉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物理在学生认知上不再变得枯燥乏味,而是有趣、有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凤.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9.
[2]郎芸.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9(S2):94.
[3]刘德壮.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高考,2018(3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