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万国派
[导读]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利用有效的数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及技能。

        万国派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淗江中学 邮编362343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就是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利用有效的数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及技能。而初中阶段是学习锻炼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在核心素养下,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通过自主学习更能有效的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习质量。本文我将会从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现状以及如何培养自学能力这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字】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现状
        【正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而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了学生数学的教学质量,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人们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所以说通过对数学的自主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自主学习更能够不断的吸取知识,丰富自己,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不断在学习中拓宽眼界,通过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现状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学、怎样学,在学习形态上形成一种新的境界。目前很多学生都缺少独立学习的能力,总是跟着老师的步伐去进行学习,缺少了学习的自主性,无法提高学习质量。每每老师留一些课堂预习的作业时,学生总是报有等到老师进行讲解的时候再预习也不迟的心态,最终导致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无法思考,甚至当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学生也只会低头闷声,表示自己不会,希望能够躲开老师的提问。此外,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使学生对于问题能够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目前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养成数学自主学习的习惯,依然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从来不会知道通过数学的自主学习来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知识,甚至有的学生更不会进行自主预习,翻阅课外资料或者通过询问老师和同学来解决问题,以至于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最终造成学生缺乏目标认识,没有办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在核心素质下,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至关重要。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不够新颖,导致学生上课的时候提不起兴趣去进行自主学习,以至于降低了数学课堂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所以为学生创造一些有趣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精心为学生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案,可以通过投影仪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展现给学生,既借助于音乐、数字符号等内容缓解学生压力,又可以渲染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投身于学习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此外,这种方式更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模式多像化,如果学生遇到有趣的数学问题,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深刻的进行学习,获得知识,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
        2.2积累知识,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向学生传授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知识,从而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得学生对于老师教的课程更加感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模式的有效性,增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氛围,增加学习兴趣。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交线和平行线》,老师不仅仅知识根据课本的知识内容来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相交线和平行线,更要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进行深刻的认知与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学习当中,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生活中哪些情景属于相交线,哪些又属于平行线,进而通过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与说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结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更能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依赖,提高了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当中,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老师要为学生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集思广益的效果,让学生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其他同学的进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3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的乐趣
        在学生学习当中,老师对学生的一些评价,往往会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来源,既促进了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发展,也是老师对学生努力成果的肯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华东师范大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因为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多方思维的学科,老师可以通过上课交流的方式,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评价,比如“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新颖性”“这个解法虽然错了,但是写道这里已经很不错了,要继续努力哦”,通过这些评价,对学生给予一些肯定,更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此外老师不可随意剥削学生自由发挥的权力,促进学生上课进行发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又对学生的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使学生能够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敢于在课堂上面对老师和同学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得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在数学的核心素养下,数学的自学能力为初中学生的教育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老师给予学生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发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懂得了自主学习性的乐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德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智力,2020(28):119-120.
        [2]冯庆林.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