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纲要》的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孙方方
[导读] 德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现代课程论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以增强知识间的综合运用,
        孙方方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德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现代课程论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以增强知识间的综合运用,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将德育教育渗透和融合在数学教学、数学内涵和实践操作中,使小学数学在德育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作用。
关键字:小学数学,德育,渗透,融合?
一、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学科融合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三方面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健康生活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这六大要素是我国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人才全面发展的更高要求。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马云鹏教授的《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文中把“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化的小学德育教育要求教师打破课堂指导教育模式,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为样本,根据德育教育课程目标来量身设定活动内容,学生在参与其中的同时能够逐渐适应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这样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课外的社会生活时间,真正做到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
        学科核心素养的制定不能完全从学科知识本位的角度进行考虑,应该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境界思考问题,每个学科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和义务,这样的学科核心素养才是有境界、有内涵和有担当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渗透融合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学科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渗透。教师们感到,语文教学本身就有“文道结合”的教学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似乎很难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因此,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存在感还不够。
        究其原因,首先,传统的教学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属于理性教学的范畴,并没有德育任务,因而教学中只会在意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其次,仅从表面上看来,小学数学中的德育素材并不是很明显,需要教师深究数学的德育内涵,从中挖掘德育素材。另外,与忽视德育教育相反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味追求德育教育而冲淡数学教学本应有的地位这一现象,盲目地将数学进行德育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以下策略将德育教育渗透并融合到数学教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及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1)做“有心”人,发现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教育素材。
        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仔细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会发现,其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还是十分丰富的,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材从而发现其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不知不觉地贯穿于知识教学中。
        如:在分数的教学中,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母在下分子在上,分母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用手托举着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教学即可帮助学生记住各部分名称,与此同时将道德教育蕴涵其中,引导学生感悟到母亲养孩子的不易,以后要做孝敬懂事的好孩子。又如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上千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理想和信念。又如六年级在复习?“读数、写数”的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如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等,让学生逐渐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知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教材中蕴涵德育教学的素材很多但是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成为有心人,多多发现教材的德育素材并引起学生的注意,每节课中一句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积累起来,长此以往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里已经悄悄萌芽。
        (2)做“善思”人,挖掘数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之前布置任务:请查找关于高铁、火箭和飞机每小时走了多少?中国最长的大桥有多长?等等类似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以上问题有了部分了解,在掌握长度单元之后对以上速度和长度会有新的认识,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时代的进步靠的是人类的智慧,我们都要做爱动脑筋爱学习的人。在教学“角的认识”,可将国旗和中队旗作为素材呈现到教学课件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角的名称,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这些旗帜,有四个直角和五个五角星的是国旗,有两个直角和两个锐角并有五角星和火炬标志的是中队旗,增加有关国旗和党旗的知识介绍,教育学生要爱护并尊重它们。
        (3)做“会欣”人,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数学中的美。
        数学计算量大,容易给出一种枯燥的错觉,但它包含的许多美学因素使它注定不是一门乏味的学科,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对学生进行数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数学教学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数学之德育,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理性精神,又可以培养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能力,因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数学学科德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叶锦锋.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微探[J]. 新课程(小学), 2018, (1): 65-66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 徐建华.??新课程导学.?2014(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