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张兆珂
[导读]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现代,新课改的焦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张兆珂
        山东省广饶县陈官镇中心小学 257344
        摘要: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现代,新课改的焦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还应当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不仅能够学到受用的新知识,而且对于之后的学习也能够有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前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已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纠正,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不断的完善。而小学时期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时间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当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探究新的教学方式,进而对于课堂进行高效化构建,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显著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在开课前进行预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从预习开始的,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当学生对课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对于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针对文章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或者通过翻阅资料解答自己的疑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当学生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仍然无法理解某些内容时,他们能够在课堂上针对性地听取老师的想法,解答自己的疑惑。如果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询问向老师讨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将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加以督促,让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让他们能够在课前对于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预热,这也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参与课堂,和老师的交流也能够更加顺畅,进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促进优化教学课堂的进程。
        例如在学习《完美的图形——圆》的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在预习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情形,对“圆”这一图形加深认识,同时能够列举自己在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圆”图形;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亲手剪出圆形图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圆的特点,加深对于圆的认识;学生还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圆的应用有一定的思考,考虑生活中的哪些情形是对于圆的完美使用,并且思考为什么在这个情形中其他的图形并不适合。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圆的认识,能够培养将课本知识同生活相联系的习惯,进而从另一个维度了解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这对于他们开展之后的相关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培养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对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大有裨益。


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听讲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键的作用。他们需要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能够捕捉老师讲课中的关键信息并加以记录;同时需要培养自己的勇气,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等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上课时需要进行板书的书写,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无所事事的状态,因此可能会陷入被动学习的处境,他们会自然而言地认为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参与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听课的精力,学习的效率自然得不到提升。
        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大多数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利用,通过利用白板绘画思维导图、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播放上课使用的PPT等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课本的内容,加深他们对于课本的理解或者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做例题的形式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课堂反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基于对学生知识需要的理解,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好教学的计划和内容,协助学生能够高效地理解课堂所讲述的知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为自己之后的学习奠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中,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反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应当有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对学生提出的多元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促进高效学习的课堂。
三、学生在课后进行针对性复习和拓展,培养习惯
        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自己通过上课仍未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对于上课掌握还不够熟练的地方进行进一步学习,对于老师讲述的重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培养自己在课后认真复习的习惯。对于当下的学习来说,他们能够更好地涉及更多的知识点,能够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他们能够利用自己在小学培养的良好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结:
        言而总之,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全面性并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之后的学业,同时对于他们以后工作的开展,适应时代的步伐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教师作为学生数学的启蒙老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拓展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让他们能够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同时,这也会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更加高效,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延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J].中文信息,2019,(3):221.
[2]陈翠霞.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28):71-72.
[3]陈桂兰.关注习惯养成,提升学习能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谈[J].文渊(小学版),2019,(3):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