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薛东升
[导读] 数学自被发现以来,就始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
        薛东升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大观学校   611844
        摘要:数学自被发现以来,就始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与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正是凭借着这一优势,即便是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它也依旧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是学生探索其他科目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意味着,以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为指导思想,为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数学知识、最终以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在其他知识范畴的健康成长,教师应给予该学科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将其贴近生活的优势利用起来,构建生活化教学新模式。基于此,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强化学生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他们把成绩看作是证明学生数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工具。如果学生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会受到批评,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还有的数学教师给小学生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企图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但是却适得其反。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违反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精神,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减少,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可以说,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环境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由于在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并未系统地学习过数学知识,大多数小学生对数学都未形成正确的认识、不了解数学对于有序生活的现实意义。在这一情况下,面对具有一定难度、呈现出一定枯燥特征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会流露出不愿学习的情绪,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愿参与问答互动、极易走神溜号,课后不愿主动完成作业与其他实践任务、不会主动巩固知识等方面。毫无疑问,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当中,不仅其数学知识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甚至个人学习素养也会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三)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很多教师对生活化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或保守、或激进,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有些教师认为,运用生活化教学使本来严谨的课堂变得松散、混乱,学生在课堂中随意性较强,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接受数学知识。也有些教师认为,生活化教学非常有价值,值得大力提倡,并且呼吁生活化教学应该运用于每节数学课中。这些极端的观点体现出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
二、数学生活化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体会数学来源生活,增长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思维较为简单,学习数学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教师给小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深深地吸引住了小学生,让小学生懂得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数学是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当教师给小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时,小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高,相比于传统的作业方式,这样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会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资源,真正热爱数学。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所选取的案例都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教师通过例题讲解,重点告诉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数学问题,有效巩固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留心观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也会用于生活,这是其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灵感源泉。因此,将生活化手段运用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师生可以先从该角度出发,留心观察生活,从中探寻数学知识元素。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观察生活、培养他们从一事一物中挖掘数学信息的能力,进而利用这些他们自己发现的充满熟悉感和教育价值的内容引入教学,激发其探索生活信息背后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处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应用该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让他们对当前所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是可以使其在观察和发现中更正确地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进而养成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对于《有趣的图形》,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先布置“观察生活中的图形”的任务,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图形”,再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观察所得。这样一来,整个“学”的过程都是自主的,氛围也是活泼的,学生的学习体验会更加良好,状态会更加积极,对知识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
        (二)情境创设趣味生活化
        情境教学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个时候教师要在数学生活教学模式中引入情境,实现情境的全面铺垫。首先,要求教师对本节课教学重点全面了解,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得以提升。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换角度观察物体的竞赛情境,确保学生在观察生活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更多的趣味体验;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教学情境的持续性,保证学生能够在整节课之中都能够形成情境感悟。教师让学生组
        (三)实践活动生活化,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还要经常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检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小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实践活动需要生活化,拉近小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利用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让小学生可以尽情施展才华,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设计童趣化的实践活动,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不断丰富数学教学资源,为小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其次,教师要设计互助性的实践活动,选取生活中的场景,给学生营造运用数学的场景。小学生通过合作解决数学问题,不同小组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不同,这有利于小学生举一反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实现共同进步。最后,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活动任务,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数据,得到的活动结果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开放性的活动有利于小学生长远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引导小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视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转化为教学模型,开发小学生的智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找到学习的动力。我们还要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活动中,使小学生既能够收获到知识,又能够感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包瑞娟.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16.
[2]刘建良.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2):109-110.
[3]张娟.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策略[J].读写算,2019(30):3.
[4]姜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145.
[5]罗道茂.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