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徐寿浩
[导读] 实验教学在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徐寿浩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洋坪中学 444208
        摘要:实验教学在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办法,之所以很多一线教师都青睐于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因为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其他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快速提升个人的实验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当中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研究
前言:
        初中阶段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而大量物理问题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等基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个人的学习经历和能力可能并不足以解决难度较高的物理问题,尤其是在实验课开展过程当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
一、合理分配小组人员,平均小组实验能力
        在初中阶段实验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由于初中物理是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都是站在同一起点进行学习,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个人天赋存在差异,有一些学生在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比较擅长学习物理实验的天赋,而有些同学受制于理解力,不能对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物理基础程度,合理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平均小组之间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教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但是在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平均的分组。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些比较喜欢学习物理的学生,应当被列为“积极分子”,无论这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是否优异,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活跃度,带动小组实验的气氛,因此,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可以将这部分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小组内,争取让所有小组在实验的时候都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当然,实验开始之后,教师要选派小组长,此时就要将小组内部最擅长学习物理的学生挑选出来,让他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性的实验。
        实验开始之前,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有哪些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可能会提出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形状,接触面积的大小等多种猜想,小组长要在最终统计结果之前对小组内部的猜想进行简单筛选,比如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小组长就会发现组员提出的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接触面的形状基本属于同一类因素,而后者的表述没有前者专业,小组长在长到最终的统计结果时,就需要对“接触面的形状”这个猜想进行删减,这样最终呈现小组的猜想,结果时教师就可以看到最简单有效的猜想内容。

而对于被废弃掉的猜想,结果小组长也要在小组内部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其他组员理解,之所以选择第一个因素进行呈报,主要是因为第一个因素的描述比较符合物理逻辑,也具有相应的专业性,而“接触面的形状”这个表述并不专业,而且也容易引起歧义,小组长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组内领导担当的效用,及时帮其他学生扫清实验障碍。由于在分组过程中,教师保证了每个小组的平均实验能力,在小组合作实验开展过程当中,每个小组都可以完成以上步骤,这样一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证。
二、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初中阶段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虽然有限,但是如果开展小组合作的实验教学,多个学生结合起来也能够迸发出一些有趣的思维火花。因此,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及实验能力,可以鼓励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发挥小组的优势,自主设计物理实验。
        例如:在教学“液体压强”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在传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会带领学生直接进行实验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完全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实验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鼓励学生主动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当然,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基础水平还比较薄弱,在设计实验这方面肯定存在一些短板,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比如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一些实验有可能会用到的器具,压强计、橡皮管等物品带到实验室内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器材之中自行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具。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内部经过讨论,可能会出现若干个方案,此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引导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实验方案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更加方便或更加有效的实验办法。经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生会在实验结果出现之后,得出一些结论,但是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限,得出来的实验结果并不总是有效的,这也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来判断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有效。如果某个小组的物理实验结果和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相一致,就说明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可能是可取的,教师此时可以进一步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是否完整严谨,从而为该小组的实验进行打分。而对于实验结果出现失误的小组,教师也应当保持冷静,客观的教学态度,仔细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判断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失误的结果出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也是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不仅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总结:
        实验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相应方法手段为学生搭建起物理实验平台,并运用相关策略趣化实验过程,做好实验分组,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确保实验教学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叶剑锋.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南北桥,2020,(21):117.
[2]范润生.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4):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