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囡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中心小学 312000
摘要:少先队员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班主任老师要注重对其进行德育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品质。同时班主任要将地域文化教育融入少先队员德育教学,深化学生对于自己生活地区的了解。此外还要通过家校互动的方式,共通实施德育,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创造环境。
关键词:班主任;少先队员;德育
一、引言
少先队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小学少先队员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课、注意卫生、助人为乐、好好学习、拾金不昧等。
班主任作为小学少先队员的直接管理者,对于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桥梁和带动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班主任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自己所处角色和位置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灌输进行德育,要通过实际的案例、学生身边的文化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养成习惯,再通过生活实践行为习惯。
二、小学少先队管理现状
少先队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重要校园组织,对于学校的校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辅导员则在引导少先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然而目前部分学校由于对少先队认识不足,不能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安排上只有缺乏专业的少先队辅导员,则由班主任老师兼任辅导员,这就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
由于部分班主任缺乏关于少先队辅导员具体工作的详细认知。很多老师只是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直接上岗,很多相关的工作经验都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边摸索,自我边学习,甚至有些老师拿学生党试验品,抱着“带几界学生”就好了的心态从事少先队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这也导致少先队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老师自身素质水平层次不齐,有些老师自身师德水平较低。
三、班主任在教学中提高少先队员德育水平策略
(一)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少先队员德育水平
劳动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少先队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用劳动来支撑中国梦,指出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劳动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少先队员在劳动中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好地珍惜当下。
在当今的劳动教育课程中要注重讲解我国的劳动文化,让学生明白劳作的辛苦,进而在迁移理论的影响下,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回报,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青少年坚毅的品格
少先队员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通过劳动文化和劳动教育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正向的人生态度,对于培养他们积极乐观、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品格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和引导作用,而这些品质正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对青少先队员品格培养作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我国传统手工艺制作比赛。
以刺绣为例,老师可以在劳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进行刺绣,刺绣对于少先队员来讲相对比较复杂,但是老师可以设置简单的作品,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劳作的不易,另一方面又对中国传统工艺有所了解,在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对细微动作的掌握,又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品格。
(二)通过地域文化影响少先队员思想
少先队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班主任老师要注重发挥其带头作用,通过地域文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足够的了解,培养其地域自豪感,并带动其他同学热爱自己的家乡,丰富学生的情感。
本文以三峡文化为例,三峡文化是三峡地区几千年来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积淀的统称,包括巫山历史文化、军事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三峡文化备受我国社会各界重视,学者对其研究颇多。三峡文化所体现的“求索、奉献、进取”的三峡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女,是中华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值得小学少先队员学习的一种文化。
三峡文化与中国文化都体现了“包容”和“奉献”的特点,三峡人“舍小家、为大家”,接纳了一批又一批从其他地方而来的人们,这种付出、奉献、包容的特性正是小学青少年要学习的。
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总会遇到取舍的情况,如周末牺牲个人时间打扫班级卫生,当少先队员遇到个人利益与班级利益、学校利益冲突时,要学习三峡移民文化中的奉献精神,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等更好地服务大家。同样随着少先队员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深入,其会发现每个学生的性格、生活习惯和处事态度大有不同,这个时候学生要学会包容,用更加开放、平和的态度审视这些不同,理解并接纳,从而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通过家校互动对少先队员实施德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比较多的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而出现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的例子数不胜数。班主任可以组织少先队员一起与留守儿童交流,让其感受温暖,通过校园集体活动让其情感得到有效地抒发。
同时作为班主任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明白他们虽然不在身边,但是对学生的爱却不缺席。班主任可以将一些关于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制作成微课资源,让学生父母、长辈和家里的亲人下载并观看,通过提高家长与长辈的认知,改变其现在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学生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通过家校互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深入沟通,可以从学校“育”和家庭“管”两个方面对学生实施德育,进而更好地提高少先队员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结束语
新课改提出小学阶段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储备量,为未来相关教育做好启蒙,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学教育丰富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要发自内心重视少先队员的德育教育,通过少先队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帮助提高所有学生的德育水平,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米晓瑞.试论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幻画报,2020(06):190.
[2]曹晶钰.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3]魏潇丽,张秀兰,隋丽霞.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创新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