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沈少炯
[导读] 体育自始至终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
        沈少炯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中学 邮编312055
        摘要:体育自始至终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体育课堂的设计为切入点,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分析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探讨德育渗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渗透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体育;必要意义;方法探究和分析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课堂设计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当作唯一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鲜明的思路和途径。体育作为磨练学生意志,引导学生心智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德育工作与体育课堂设计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分析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作用

        德育渗透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有力呼唤,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的重要基础,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再加上,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和进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向着复合化的方向迈进,德智体美型的全面人才,面临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进行良性引导,能够让学生摆脱松散懒惰的坏习惯,养成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学生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的理念。所以,推动德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洗礼和灌溉,也可以让学生逐步锻炼自己的身体机能。
二、分析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渗透的基本原则

        首先,教师应当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要把学生当作启动学习任务的核心主体,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学生构建更加积极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发挥出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后续的德育渗透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德育之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内容,所以教师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领域,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坚持一视同仁,要根据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主题,来设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目的。同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明确初中生的性格,活泼好动,他们的想法也千变万化,他们的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更应当观察学生情绪的起伏和波动,一旦发现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不良的干扰,应当及时制止并予以纠正,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真正接班人。最后,教师应当坚持系统性的原则,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定位,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思想道德知识与体育锻炼的简单叠加,而是要贯穿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全过程,教师应当制定出更加周密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主动接受并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三、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措施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在过去,教师往往会割裂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是凭借自身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让学生接受个人的思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无法让学生把德育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对此,教师应当在体育课堂实践的时候,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男生和女生性别上的差异,为学生安排不同类型的体育游戏活动,对于女生来讲,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机能的锻炼上,开展扔沙包或者是跳皮筋等游戏。对于男生来讲,教师可以更加侧重于篮球或者是足球方面的训练,这些运动不仅可以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活络筋骨,让学生做足热身运动,为后续的技能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发挥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

        尽管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他们仍旧在课堂上依赖着教师的各个活动,所以,教师自身的言行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以身作则,保持充分的热情和耐心,端正自身的态度,展露出为人师表的正面形象,积极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学生树立榜样和标杆。如果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是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那么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要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比如,部分学生会由于性格原因在课堂上怯于表现自己,他们的内心较为自卑,而且也难以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更加主动的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拥有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篮球训练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那些性格较为自卑和内向的学生与篮球水平较好的学生一起行动,实现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2]。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念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教师也需要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并从经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展开一系列的联想和思考。例如,就团队协作来讲,合作精神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部分任务的完成,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尚不足够的,必须要发挥出团队的作用,才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和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部分初中生的性格较为孤僻,他们不愿意与他人展开对话,这种性格上的束缚也会让学生局限在特定的框架内,无法实现长远的发展。对此,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团队对抗,或者是在班内举办拉力赛和接力跑,让学生能够突破思想的束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德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的渗透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应有之策,也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因材施教,榜样作用的发挥,价值观念的引导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但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抉择,仍旧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科学取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邓勇[1]. 新时期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体育风尚, 2019(5):148-148.
        [2]谭小义.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10):0287-0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