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华侨城中学初中部,广东 深圳518000
摘要:不管传统还是现代的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均以崇高的道德典范形象出现。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年当教育界偶有败类丑闻时,整个教师行业便被夸大性的集体丑化。究其根源,过分“神化”和过分拔高教师的道德水准,未尝不是其“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的强烈反差之所在。这就要求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多些真诚,多些细节关怀,或许对师生共享共育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道德 真诚教育 细节教育 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幅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认为,教育,首先要是真诚的教育,其次,才能是正面的教育。反之,则害莫大焉。
教师也是普通人、平凡人,也存在各种不足和缺点,如果一味的在学生面前“装”高大,“装”完美,一旦暴露,会有学生有强烈受骗的感觉,形象轰然崩塌,不仅极不利于工作,还会让孩子们产生对社会对成人世界的强烈不信任,从而对其人生观和价值关产生误导,后果极为恶劣。
所以,还原一个真实的教师,以身作则,实行真诚教育,反而有利于学生接受和从内心认同教师。
一、德育工作需要真诚教育的显性同理心
推行真诚教育,有三点:不怕暴露缺点、勇于承认错误、要有同理心。
首先,不怕暴露缺点。每届学生见面,我都会告之我的一些缺点:比如字写得不太好(但批改作业和板书我会尽力写好),把自己做为反面教材督促学生重视书写;比如脾气偶尔急躁冲动会有不文明用语(规定事后必须当着全班同学道歉)……
其次,勇于认错。一是教学中上课中知识的错误被学生指出(随着时代进步发展,有些方面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认识更正确,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旦自己当场醒悟或时候确认,都必须即刻承认,并对指出教师错误的学生公开表扬。二是班级管理中,由于思维习惯、措施不当发生的错误(比如不公正对待或冤枉了学生)。这一类的错误的自我纠正,最需要勇气,也是教师个人素质和魅力的真正体现。做不到,学生是不会真心喜欢老师的!
第三,要有同理心。学生出问题了,老师来教育,学生有时候会质问老师做学生时有无类似行为。
比如我的学生就问过我:学生时代听父母老师话吗?考试做过弊吗?有早恋吗?……对此,无须回避更绝不能撒谎。对此,要加以引导,比如教师当年出现这些问题是原因什么,有什么不良后果,有什么经验教训……甚至可以集体讨论,可以允许学生保留己见(不要把学生永远当作幼稚的孩子,事事操办,句句指令;要把孩子当作成长的“人”来看待)。但总体来说,老师真诚以对,其“过来人”的意见学生才会真心汲取,否则反而疏离学生,甚至受到嗤之以鼻的待遇。
二、德育工作需要细节教育的育人温理心
诸葛亮《诫子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以善小而不为”。其实,教育也该如此。因为无论教育工作还是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都是由无数琐碎繁杂的细小事情组成的。重视小事,重视细节,才能把班级德育真正落实做好。
弯腰教育:自古以来中国教师就背负着师道尊严的僵硬外壳,其实教师的尊严并不是靠刻意的修饰来实现的,而是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体现的。
弯腰教育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说在教室走动时发现走道上有小纸片,弯腰捡起来;自习课上发现学生不专心看书,走到他身边轻声叮嘱;考试或作业时弯腰帮学生捡起不小心摔落在地上的文具……要知道在你弯腰的一瞬间,学生不仅是用眼睛在看你,更是用心灵来感知你。这一弯腰的“身教”恐怕胜过慷慨激昂的“言传”不知多少倍。从老师的行为中,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并践行之。如:教室卫生需要大家来维持,老师都不怕脏拣垃圾我跟着拣一下又何妨?上课或作业时要认真,要有良好习惯……等等.
微笑教育:教育理念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所渴望的,也是学生所期望的。而微笑可以说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我常年以来也坚持做此尝试,比如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上课,微笑着找学生谈话(包括有时批评一些自尊心较强偶犯错误的学生,效果特别好),微笑着和学生打招呼……面带微笑既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还可以使自己心情愉悦情绪饱满。何乐而不为呢?教师的微笑犹如冬日的一缕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心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三、小结
上善若水,拈花以对。才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生就象水流,教师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用真诚打动学生,用细节引导学生,算是我近年来班级德育工作中两点比较成功的地方,当然由于个人素质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