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军
惠民县李庄镇中心小学 山东 滨州 251712
摘要:“教”与“学”作为数学课堂的两大主体构成,既要重视“教”——教师的教育教学环节,也要重视“学”——学生的学习环节。在新课标背景之下,如何创设数学教学环境,使数学课堂在师生良好互动以及生生和谐互动的氛围之中进行,是教育一线数学教师同仁们不断探究的问题,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然是基于师生、生生高效互动基础上的,缺失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会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二者在数学课堂中缺一不可,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立足于数学课堂,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才能使数学课堂质量有所提升。本文基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高质量互动课堂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教育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字:小学数学 互动课堂 教学探究
引言:传统数学课堂构建思维中,教师过分重视教学的作用,不仅弱化了教与学之间的有机互动,这种以数学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构建方式,不仅不利于数学课堂中“生本”理念的实施与践行,更加制约了开放型数学课堂的构建与生成强化的教学模式,以及被动的学习模式,都导致数学课堂丧失了生机。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现状
(一)缺乏互动空间
互动中的“动”既是数学课堂中的必备环节,也是教学的演绎过程,更是互动型课堂的重要载体,然而从实际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并没有留出充足的互动空间与互动时间。僵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学”被弱化,也使教师的“教”备受制约。这种僵化教学模式更难以使“教”与“学”的高效构建得到促进与发展。在数学课堂中,互动空间的缺乏以及互动元素的欠缺,都导致数学教学质量的难以提高,而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年龄阶段,在数学课堂中留出互动空间,构建互动式的数学氛围,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还可以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发展。因此,让数学课堂动起来,不仅是构建互动型数学课堂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课堂角色错位
课堂角色错位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突出问题,在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其主导地位是数学教师而不是小学生,学生更多是处于被动地位,数学课堂的学习状态也是学生被动式、教师主导式的,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数学课堂开展模式,不仅难以促进师生友好互动,也使生生互动空间被压榨,被缩短,甚至被忽略,更不利于生本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践行。一方面由于数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的,这种粗放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导致数学教学面过于狭窄,而这种牵引式的、灌输式的、强硬的数学教学更难以满足小学生对于引发数学兴趣拓展数学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丧失了主体地位,这这种错误的数学课堂角色关系也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时间与空间,导致数学课堂呈现出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
二、互动课堂的构建策略
在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导课堂,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提高课堂互动的频率和效率。小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高效教学模式,是新课标极力提倡的,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课堂问题的教学策略之一。小组合作能够使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小组成员展开交流,让学生从头到尾体会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学生体会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对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倾听总结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加交流互动,让学生们紧跟教师思路,才能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每一种学习思路都紧跟课堂问题,每一个回答都是最优解,以此达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首先,教师在构建数学小组的基础上,以数学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课堂的趣味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新知识,还能增加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学生们深切认识到数学知识围绕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团结合作意识。比如,在图形的面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们通过剪纸或者其他的方式探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一些学生负责剪纸片,一些同学负责设计操作方案,一些同学负责记录,并在讨论探索结束后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通过组内交流等形式,鼓励数学小组成员思考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其次,由于学生正处于好胜心强的阶段,因此教师就可以将竞赛活动也引入进小组合作环节,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竞赛活动,在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积极性的增强。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口算这一主题来开展口算知识的小组竞赛,由于高年级同学已学过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等诸多混合计算知识,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口算竞赛,鼓励数学小组成员自己运用口算能力以及估算能力,来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将所涉及的若干道计算题展现给学生,既包括百分数与小数以及分数的互相转化,也包括简便运算,还应包括多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等,教师则根据学生计算结果的正确度以及计算时间来评选出竞赛的小组冠、亚、季军以及口算竞赛的个人冠、亚、季军。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几何知识来开展几何知识小竞赛,小学阶段作为夯实学生立体几何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也应重视这一环节中竞赛教学的创设与引入,因此就可以通过开展几何知识小竞赛,鼓励学生围绕诸如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体,圆锥体和多种组合图形等立体几何知识来开展立体几何知识小竞赛,在设置习题时,既应包括圆柱体的具体表面积计算,也应包括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具体体积计算等,使学生以浓厚的竞赛兴趣参与进数学竞赛当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参与欲望得到提升,进而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艳丽.“互动-探究式”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8):175+177.
[2]吴兰芝,葛祥中.自主+合作成就小学数学有效互动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1):86-87.
[3]张宏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思考与实施[J].教育革新,2020(05):47.
[4]程涛.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性[J].中国新通信,2020,2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