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昊
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镇初级中学 274512
摘要:初中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黄金阶段。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运动基础。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同时形成终身运动的思想,是所有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本文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就如何提升学生在初中体育课的参与度具体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选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度;提升;教学策略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体育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真正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师应当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技巧,并在体育锻炼中运用,提升运动水平,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一、加强硬件设施,丰富体育教学器材
传统的体育教学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不仅很多体育课被其他科目老师占用,体育课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体育器材情况也不尽人意。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修建的篮球、足球球筐等硬件设施较为老旧,出现损坏后没有及时修缮,安全系数低;体育教师方面来说,对于体育器材的采买相对不够重视,采买的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差,课堂中偏向于让学生进行跑步和自由活动;需要用到器材进行锻炼学习时,由于上述问题,学生也不愿意使用这些设备和器材。所以,想要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首先需要加强相关的硬件设施,及时修缮并定时检查维修;教师也要丰富体育教学器材的种类,结合学生使用的实际情况购买质量好、性价比高的器材,让学生在运动的时候愿意使用这些器材,从而提升一定的课堂参与度。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
(一)户外课堂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前集合,通过慢跑热身、拉伸运动,接着就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在体育课中并不能学习到什么,从而逐步地对这种体育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利用体育课去做其他的事情,不好好运动,没有实现有效教学,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体育课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热身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编排热身操,让学生跟随音乐热身,提升热身运动兴趣;跑步也可以变出花样,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学生愿意跑步。在后续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友谊赛或对抗赛,让学生在竞争当中有更多的成就感,也更愿意参与到运动当中。由此,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对项目有更好的掌握,也对相关的比赛规则有一定的学习,能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从而提升了运动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逐渐对体育课有更充沛的热情,也更愿意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
(二)理论课堂
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户外实践学习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师不太注重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直接让学生进行运动。
首先,学生是非常容易受伤的;同时,学生也不能够迅速掌握运动的技巧,不利于运动的学习。所以,在理论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和多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某一运动的技巧,在后续锻炼中进行应用。教师还可以对运动的相关起源发展,以及比赛项目规则以及国际赛事进行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排球的时候,如果让学生直接打排球就会容易受伤,所以教师可以先在理论教学环节,通过电影《中国女排》相关片段,对排球进行相关介绍,提升学生对排球这项运动的兴趣;通过比赛片段,学生能够学习技巧和击球方法;接着才能够在户外课堂拿到排球进行运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行观看电影《中国女排》,对中国女排精神有相关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排球的热爱,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一)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
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时,首先需要让学生重视体育学习和运动,确保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体育学习。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体育学习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发展。当学生内心明确后,才能够有更强大的驱动力,让学生从心底里自发地愿意积极参与体育课,提升主动参与度。
(二)实施分层教学和指导
每一名学生所感兴趣和热爱的运动都不一样,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基础也存在差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以进行分层教学和指导。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喜好以及运动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建立相关的档案库,在课堂当中让学生而通过分组进行锻炼。比如,男生更倾向于篮球、足球这种活动强度较大的项目,而女生比较喜欢跳绳和打羽毛球。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锻炼,强化自己喜爱的运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针对女生打羽毛球,教师可以深入讲解接发球、网前球相关知识;针对男生投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球的抛物线走向,提升投篮准确度。通过分层教学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自己喜欢的运动,并且能够把这项运动坚持下去。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在学期末,让学生通过800或1000米跑及短跑的方式,把跑步成绩作为体育课的最终成绩。学生可能只重视跑步成绩,在期末阶段突击练习。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在每一堂体育课的参与程度。例如,每一节课的考勤要记录、分层教学中选择不同运动的学生有不同的考核方式,日常课程中的一点一滴都在最后的成绩中有所体现。这样学生就需要积极参与每一堂课,提升自己的体育运动水平。
总结:
总而言之,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不仅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学业课程要求,更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心底里自发地愿意进行体育学习,在体育锻炼中和收获运动的快乐,学习运动技巧,让自己的身心得到锻炼。参考文献:
[1]成贵宝.探讨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策略[J].学周刊,2020,(4):164.
[2]杨振忠.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136-137.
[3]刘兴虎.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具体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3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