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王子予
[导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
        王子予
        辽宁省锦州市铁路高级中学   121000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对自身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进行不断创新和尝试。将史学研究理论成果积极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其指导作用,以专业的视角呈现众多历史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刻苦钻研的高尚情操,不仅可以发掘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反思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可以令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关键词:史学研究理论;高中历史;指导作用
前言:
        史学研究作为诸多历史内容中的重要分支,是一种站在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得专业性和专项性地研究和探讨;是从另不同视角对历史知识进行得诠释和剖析。因此,将史学研究理论成果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通过专业性理论,以及专项历史课题,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知我国历史、世界历史的文化发展,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
结合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精神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中,高中历史教材也由原来的形式主义变成了如今的现实主义,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热爱,增加历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明确自主思考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规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就独断解决,不听取他人意见的不良习气。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史学研究理论成果不仅可以通过专项的历史研究和专业的历史剖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指导,还可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历史多面性,为学生凝练和总结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借鉴其中的历史经验,减少学生在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弯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唤醒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原动力。
        在历年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只对历史教材内容中的表面现象进行粗略讲解,并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对学生进行考试重点内容的机械式讲解,沉闷、死板的历史教学课堂不仅观点陈旧,对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理解也相对片面,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丰富的史学研究理论成果,结合高中历史教材,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学生剖析和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辩证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从根源上解决学生遇到问题片面思考、武断解决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辨证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明确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辩证的思维模式去看待秦始皇的很多举措,不要只片面地看到那些不良影响和他个人的个性残暴,而是要更深层次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和理解,通过修建万里长城对比着进行理解,引导学生明确当时百姓徭役繁重,花费了巨额钱财,民不聊生,但反观长城的修建也抵御了外来民族的侵扰,巩固了当时的政治局面,国家统一也更符合民族的利益,减少了很多的征战,令民生得以休养生息,这样更有利于人民安居生活,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中国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与融合,引导学生明确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通过这种辩证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精神的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反思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合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品德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历史事件受当时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影响,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当时人们受思维和眼界的限制,在历史事件的评论上也相对片面,导致他们对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了负面的评论。随着时代的更迭,就同一历史事件而言,其在历史上的意义和结论也会逐渐改变。史学研究是基于以上现象所做的专业性和专项性地研究和分析,是客观、公证的史学成果,它更具有一定的历史经验借鉴性。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历史教学活动,将成果中的历史事件、观点、经验,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全面讲解,培养学生民主、公平、公正的高尚道德情操,避免学生的武断和片面,唤醒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人物、事件的好奇心和原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高中教育阶段,将史学研究理论成果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其指导作用,不仅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各大历史事件进行反复论证和认真思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有效互动、相互辨证,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令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变得灵活生动、丰富有趣、充满学习激情,还可以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将背诵历史知识点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人物、事件的主动学习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对事物的专注能力和迎难而上的高尚道德品质。
        例如,在历代历史事件中,北方匈奴不断挑衅中原民族,对中原民族发起过无数次的战争,人们普遍认为北方匈奴民族生性凶残、喜争好战,人们对他们的印象通常极差,可通过客观、公正的研究后发现,这是由于他们受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影响,当地风沙较大,他们无法耕种田地,所以才迫使他们只能通过游牧和抢夺的方式来维持族人的生存。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史学研究理论成果来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进行自主探究、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在历史课堂上与大家共同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多角度地帮助学生理解、认知、感知和评价相关的历史事件。
总结:
        综上所述,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不仅起到了指导作用,还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培养了学生辩证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精神,还唤醒了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原动力,促进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花.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8,(1):269.
[2]游贻年.高中历史教学运用史学研究新成果的现状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