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马技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很多新型的教学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加入了教育行业
        马技
        重庆市綦江区通惠中学   40142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很多新型的教学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加入了教育行业,尤其是在历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比较受关注的教学重点。本文将根据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阐述该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技巧,希望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历史;运用
前言:
        当今世界,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近几年来,历史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在这一学科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都会发现这一技术的正确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就成为了很多一线初中历史教师希望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线场景,生动形象讲解历史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很多一线教师都会注意到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难点,就是对学生想象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历史知识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且没有相应的视频文件,作为载体,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因此,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时,只能够通过教师口述或者史料图片来了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这对于不同想象能力的学生来讲,教学效果也是有限的,而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师可以直接将历史中的模拟形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观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丰满,立体,缩短时空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原始的农耕生活距离今天的社会已经十分久远,原始时期的人类生活方式甚至是外形样貌和今天的人类相差甚远。因此,在教学这一节知识时,对于初中教师而言是十分困难的,不仅要为学生描述大量原始时期的图像,而且还要利用教材中的诸多文字,使学生在脑中构建不可重现的历史内容。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比较直观的为学生讲解这些知识,比如在讲解原始农耕社会,人类的外貌时,教师就可以直接把教科书以及网络上找到的模拟图片或动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对比原始时期的人类和现代社会的人类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并且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原始时期人类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其对历史学科的探索欲望。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极高的教学优势,不仅优化了整体的教学目标,而且从细节来看,学生头脑中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也更加真实的历史场景,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重点,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阶段的历史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时间点较多,尤其是在介绍隋唐历史的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都会发现,由于隋唐历史的知识内容较多,且时间线较混乱,学生在理解这一劫之时时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在记忆的时候也很难突破这些难点。

教师如果只是通过口头为学生辨析这些知识,实际上比较难以将抽象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许就可以比较简洁的完成教学。
        例如:在介绍“科举之从隋到唐的变化”相关知识时,由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两个朝代学生在学习时,首先需要掌握隋朝的主要时代特征,然后再去了解唐朝发展科举制的主要条件。为了讲清楚这些知识点,教师本身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但是最终取得的教学成果也很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一个动态的时空图,先演示科举制在隋朝时期的发展历程,从诞生到开始发展,然后随着隋朝灭亡科举制走向短暂的消亡阶段。通过一个时间线的连接,学生随着鼠标的方向进行思路的疏通,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科举制在隋朝时期的发展状况。在讲解科举制在唐朝的发展历程时,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作一条时间线,根据时间的推移来看待科学制制度在时代中的变迁情况。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脑上操作这一过程,本身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新颖的学习体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室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和演示时,学生仿佛也沉浸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变迁当中,又让学生感受了一次时代变迁的复杂感觉,同时降低了记忆这一部分文本知识的难度。
三、扩大学生的知识空间,实现自我拓展
        新课改目标下,要想对学生实行更加完善的历史教学,教师首先要站在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历史教学已经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穿越时空的隧道,把很多朝代全部都拉到现代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沉浸式的学习,而在这种背景下,为学生科普一些历史常识或传输课外知识,就变成了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例如:在教学“战国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需要注意部编版历史教材中的战国时期相关内容是比较少的,很多学生在学习完教材中的这节知识之后,并没有对战国时期产生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而这也反过来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拓展一些学习内容,补充历史知识。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时,由于这是一段比较动荡的历史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一些古代动乱的影视片段进行播放,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注意提示学生感受古人打仗的血腥和艰难。明确今天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来之不易的,通过这样的导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历史观。
总结: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引入历史课堂教学,通过整合文字结构,录制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多样化,提供清晰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芳,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积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3+175.
[2]齐美玲,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与信息技术的结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48-49.
[3]王敏超,浅析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