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贺佳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给高考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贺佳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    610213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给高考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要求教师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指南,对学生积极开展素质化教育,全面紧抓高考评价体系特性,深入理解高考核心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全面化。基于《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则为我们指引了展示成果的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去定制完备的课堂教学策略,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考评价体系;教学策略;研究
        一、对高考评价系统框架的解读
        “一核四层四翼”内容的确立使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变得更加有指向性和针对性,对地理学科考试功能的详细定位,使地理学科属性变得更加突出。所谓“一核”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而立德树人又包含社会需求、考察内容、学生发展三个层面。在以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和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为导向的复习教学,需要我们去挖掘知识专题与这些内容的密切联系,或者设置相关的热点专题和选择相关习题。比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科技创新等热点主题,都可以被设置成专题性复习内容。
        “四层”中的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向,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是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它们一起决定了地理核心素养的考察高度。随着《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不断落实,对核心价值的考查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这不仅要求我们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方面去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过程中还要培养并提高他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从概念、事实、规律、方法等多方面出发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翼”是联结“四层”考查内容和高考命题实践的纽带,我们通过由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构成的“四翼”来实现对学生“四层”的有效考查,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实现对高考试题质量的有效评价。也就是说,通过增强考试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我们实现对“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等几项内容的评价。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习研究
        在加强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更好详细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烈推荐阅读《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这篇文章。为了更进一步联系实践,我们还要深入研究近些年全国卷高考题,以及那些进入新高考省市的适应性考试试题,以便更好地去把握教学方向。
        (二)重视核心素养
        在高考命题改革的引领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增设素养专题,在知识整合专题中有意识地体现和渗透,在习题遴选和讲评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重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炼,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将得到很好的提升,比如位置意识、要素意识、尺度意识、差异意识、关联意识、动态意识和决策意识。而这些,恰恰又是解答高考试题需要具备的几种重要意识。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比如:2018年7月5日发生普吉岛游客沉船事故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反思天灾人祸之余,我们该需要思考,为什么普吉岛海域7月份会有如此大的暴风雨?7月的普吉岛为什么不适合海上旅游?
        (三)强化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强化关键能力几个重要方面,通过研究和学习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呈现的特点,通过对试题信息进行概括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各种特征,将有助于实现教师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强化,准确地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与详细论证和深入探讨地理问题,都需要建立在具备清晰正确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思维路径上,按照速读材料-细读设问-建立模型-精读材料-做出解答这样的思维路径,我们能够很容易实现以下几个目的:获取显性信息、明确命题意图、回归基本原理和生活经验、对接显性信息和挖掘隐性信息、形成因果链条。下图是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如图1)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图1)
        完成此题需要我们结合题干给出的气压分布图,读图的过程其实就是获取线性信息的过程,并且通过阅读问题小项我们也发现,只有在详细分析气压分布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回答题干的内容,这便帮助我们再次明确了命题意图。在分析完图片资料后,我需要借助已习得的基本地理知识来解释问题,最好能够结合上生活经验,这样有助于我们实现与显性信息的对接,从而挖掘出更多隐形信息来完成四个问题小项。
        (四)抓好必备知识
        基础知识是支撑地理学科的脉络,是地理思维与方法的基础。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化繁为简,突出主干;明确概念,吃透原理;挖掘联系,形成体系;立足情境,导向应用。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需要尝试问题式复习教学,结合高频考点,选取新颖案例,依托具体区域,设置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在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理解的同时,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符合高考要求的思维模式。
        (五)指导规范答题
        在规范答题步骤的训练中,我们需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1.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
        2.揣摩命题意图,调动构建思路;
        3.精读图文材料,对接整合信息;
        4.修正答题方向,组织答案要点。
        在对学生进行规范答题指导和训练时,我们不仅要规范他们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更要看重答题形式,将背诵记忆式答题转向分析推理式答题。选题时要尽量选择符合高考命题价值观的题;试题情境要具有真实性和开放性;试题所涉及的考点必须是主干知识;命题技术要符合小切口设计要求。围绕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分析,其主要是以地理主干,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践,探索科学实践研究;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体现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以及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基础所开展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深入贯彻教育教学理念,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以及创新,要充分体现新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严格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目标和方法,在有明确指向性和针对性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池毓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界,2020(29):44-45.
[2]曹卫堂.基于高考改革新方案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1):153.
[3]央珍吉.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17):33-35.
[4]李丽霞.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20(12):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