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煌钟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 312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价值,探讨中职历史教学中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趣高效的方法,指出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改善教学体系;重视赏识教育,优化课堂考核机制;加强素质拓展,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运用微课教学,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借助情境化教学,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前言:
历史学科作为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要合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在历史课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
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应用价值也能在这一过程中被充分体现,从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是最为突出的作用:提升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感情。通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将一个个典型案例向学生展现,能够让学生在鲜明的人物个性与脉络清晰的故事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对事件与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感受其中表达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也可以以实际例子为依据,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哪些是正常的理性行为,哪些是非理性的行为,从而在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第二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由于在当下的生活条件下,想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并形成居安思危的意识较为困难,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进程的全面阐述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的祖国境遇,知晓“落后就要挨打”的出处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从而帮助其树立忧患意识,确定其人生发展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努力。
第三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在那个时代所代表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通过完善历史学习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符合自身历史课程学习特点的有效方式,获得更为完善的情感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格也在被不断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此帮助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的形成。
二、中职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一)运用分组学习,改善教学体系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模式来改善历史教学体系,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模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改善历史教学体系,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教师运用分组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职学校要通过改善教学体系和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确保教师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学生的认知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层面的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素质拓展,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有趣高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借助历史中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能够引导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学会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由于学生本身具备的发展特性,教师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精神面貌的建设。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把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主体,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重视赏识教育,优化课堂考核机制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有趣高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可以优化教师的历史课堂考核机制。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借助历史教学本身所具备的知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教师还要通过赏识教育,借助历史课程考核机制,让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归教育的本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有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历史课堂考核机制,能实现课堂考核机制的科学化和有效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样,教师将赏识教育应用到历史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多种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通过赏识教育,让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愉悦,这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有趣性和高效性。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运用分组学习,改善教学体系;重视赏识教育,优化课堂考核机制;加强素质拓展,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运用微课教学,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借助情境化教学,创设良好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历史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而培养更多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燕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历史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44-45.
[2]张丹宏.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4(6):40.
[3]吴小燕.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培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8,000 (002):P.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