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关键能力监测——初中美术欣赏能力监测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梁玉凤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美术欣赏能力在初中阶段
        梁玉凤
        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第二中学 1545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美术欣赏能力在初中阶段,美术培养过程中尤被看中。美术学科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而言,是需要一定天赋的,然而,在欣赏美术方面,不同天赋的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学习都能够在欣赏能力方面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因此,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进行有效监测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能力监测;欣赏能力;教学研究
前言:
        在现代中学美术教育中能力监测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各科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在美术学科中培养美术人才和培养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几乎同等程度的重视。在传统初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片面的追求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美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针对这种情况做出适当的转变。
一、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美术的态度,重点监测学习状态
        比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校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更应当看重的是美术课上学生的表现态度。一部分学生也是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参与美术学习时,很难表现出较为高涨的积极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氛围,而且也破坏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监测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教师也可以从日常上课的状态入手,对学生进行细节上的监测。
        例如:在教学“手工书设计”的相关内容时,这一课时考察的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编撰一本小册子来考查学生综合设计的水平。原则上来讲,这一节内容的教学难度较低,教师只需要根据之前已经完成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播拨和指导,让学生利用多年来积攒的美术经验,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发挥即可。然而也正是因为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并不一定会表现出比较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合理的监测。
        例如在教师讲解完制作手工书的流程之后,可以给学生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己动手在学生自主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边向学生提供指导意见,解答疑惑,一边检测班级学生在设计手工书时候的种种表现。比如有的学生在设计手工书的时候,会展现出较为不耐烦的态度,这就会影响该同学自己作品的完成状况。同时,这种态度也会对周围的学生产生影响,此时教师就应当针对该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出批评或善意提醒,引导其摆正学习态度,将手工作品保质保量的完成。再比如学生在制作手工书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因为“过于追求完美”的学习心理而拖累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迟迟无法完成手工作业,就不得不占用课下的时间,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美术课的教学进度产生影响。虽然追求完美的学习心态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对于这样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应当及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在监测学生学习状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到学生的个性特点。

针对学生的个性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未来进行欣赏方面的能力监测。
二、在常规教学中监测学生的欣赏能力
        学生的欣赏能力本身是建立在一定的美学基础之上的,在多年的美术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也会发现,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欣赏能力普遍较好,而反之学生的欣赏能力也会适当削弱。因此,在常规培养欣赏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为学生展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的美术作品;二是让学生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培养欣赏能力,将该能力的培养过程融合到日常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寄情山水》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就需要明确教学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山水画的能力。在中国传统的美术中,山水画有很多个画作,而在西方画作中,也存在一些比较有名的描绘风景的画作,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也可以暂且被当作是山水画。而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提高欣赏能力,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呈现一些中国有名的山水画,同时,在教学中国传统美术画作时,教师还可以将中国的美术文化和古诗文化相结合,把一部分画作中的古诗词摘抄出来,供学生欣赏。在这种教学方法的熏陶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深水化的相关审美体验,而且还能够收获一些语文知识。美学方面的欣赏能力和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在教学美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文学知识,也有利于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监测学生的欣赏能力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做出调整,比如当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幅比较抽象的山水画时,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面对这样的画作可能会表现出比较茫然的状态。此时教师就需要明确学生对这一类抽象派的山水画作品,可能还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用监测效果来判断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难度。
        为了更好的监测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常规教学中插入一些提问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比如当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幅山水画的时候可以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对于这幅山水画的看法,从美学观念的角度来分析这幅画有什么样的特殊美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给出的答案,教师也能够比较精准的判断某一个学生的欣赏能力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初中阶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学习情况基本是大同小异的差距不会太大,根据一名学生或少数几名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也能够管中窥豹,从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欣赏能力发展到了怎样的水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师的监测时间,节省精力,同时还可以更加精准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综合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养成美学观念。
总结:
        在中学教育中,美术课是能够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也是能够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师应在课堂上完善教学的内容,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全面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使美术这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红燕.艺术素养监测背景下初中生徒手画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9,(6):145-147.
[2]胡瑞.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