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廉素跃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一词深入到了教学生活中
        廉素跃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  辽宁省锦州市  121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一词深入到了教学生活中,各学科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方式。生物是一门基础课程,而且作为高考理综的必考项目,学好生物将给学生日后的升学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高中生物学科学习内容繁多,而且还有不少的抽象理论,在不少高中生心中都是一大难点。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更应当意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良教学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接下来基于作者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几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希望能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教学
        引言
        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指除学好课本知识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主动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综合的学科,生物天生具有易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势。一直沿用的旧有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性发展,生物教师应当回应新课改的要求,改良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体会到生物学习的趣味,增进学习生物的自主性,推进教学任务目标的达成。但是如果教师制定教学方法时不能基于现实,贴合学生现状,那么就无法发挥出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挑战。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学生的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当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少教师仍然仅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锻炼,在课堂上单方面地输出知识,忽视了综合能力的提升。课堂气氛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而且学生只是对知识囫囵吞枣,无法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很多教师的教学偏重于理论,没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生物是基于实践的学科,没有实践,知识只是空泛的理论,学生难以形成具体的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考试中遇到稍加变化的题目就会不知所措。这些教师固守者旧有的教学方法,课堂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而且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
        二、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1、营造趣味环境,吸引学生参与
        课堂环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轻松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意愿,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良好助推器。旧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牢牢把控着课堂,在台上夸夸其谈,把学生排除在课堂教学过程之外,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不可能提高。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实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时,遗传学不可忽视的始祖就是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就可以讲述一个小故事:“上千年以来,农民凭借着经验知道了杂交能够很好的改变作物的某些性状,使得作物获得更好的收成。但是在160多年前,奥匈帝国一座修道院的修道士,却对豌豆的杂交作了长达7年的系统研究,他就是孟德尔。

孟德尔通过持之以恒的一年年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要素,可以预测生物体的性状,人类第一次科学地认识到了基因的存在,开创了遗传学的时代。”通过教师的小故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解到遗传学竟然是从一颗小小的豌豆发现的,激起了深入学习的兴趣,方便教师后续的教学展开。
        2、结合生活教学,强化学生认知
        综合素养强调课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应用。生物起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的好奇,本身就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课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寓教于乐,将生物理论和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辅助学生理解记忆,还能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节时,这一节详细讲解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两种细胞的呼吸方式。微观世界难以观察发现,这些抽象的知识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印象。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讲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就是因为向细胞供给的氧浓度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酸造成的。而酒类的制作,也离不开细胞的呼吸。近年频发的自酿葡萄酒容器爆炸的现象,就是因为密封过紧,导致发生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造成的。通过教师结合实际的讲解,平面的知识变得更加鲜活立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靠。
        3、引入课堂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综合素养明确提出了对学生主动实践意识的培养。实验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仅仅是依据课本安排设置实验,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训练。教师应该根据授课进度,尽可能地安排实验,鼓励学生动手。
        例如学习光合作用的时候,学生虽然对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过程了然于心,但是教师还可以深入发问,有意的诱使学生验证这一结论。接到教师的任务,学生开始主动思考,设计实验流程,在这期间,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点拨,待学生的实验流程完成后,向学生分发绿色植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安插的实验项目不仅使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学生思维也会更加深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总结
        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上,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认真学习,深化自己的专业水准,还需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基于现实,认真观察,细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进而实现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回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松涛.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初探——以必修2《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为例[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230-1233.
        [2]彭琨.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385-3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