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教学法在特殊教育培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费雄杰
[导读] 特殊教育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费雄杰
        浙江省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     311800
        摘要:特殊教育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智障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特殊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将情境教学法渗透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情境教学;特殊教育;道德与法治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以情境为主要手段,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弱的情况和道德法治教育的特点以及情境教学的内容展开教学,从而实现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的目的。
        一、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培智学校的学生在智力、生理等的某些方面异于常人,影响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时候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发掘适合学生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生活当中。教师将情境教学法渗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能够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层层诱导,让直观的画面、真实的场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互动课堂当中。
        2.有利于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模式下,培智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虽然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同时存在许多弊端,特别对智障学生,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就能逐步改善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将多媒体设备作为使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手段。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采用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言语直观、模象直观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智障学生更需要在实践中获得自身的直接经验,同时这样的经验可以帮助智障学生理解课本中学到的间接经验。另外,实践的方式能够使培智学校中那些智力低下的学生感受到操作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渗透情境教学法的有关内容,创设实践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感知觉能力,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以生活为出发点,创设情境
        生活中的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以生活为出发点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首先,教师自制视频,将与学生的同年龄人物作为视频中的主人公,在视频中介绍主人公一天的起居生活。然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在每个节点让学生发言,纠正视频中主人公的错误。最后,教师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方式能够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并实现指导生活的目的。
        以《不要随便乱扔垃圾》为例。首先,教师制作一个生活中的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为小明,并在视频中介绍了小明一天的起居生活,从早晨起床上学到晚上回家完成作业;然后,教师将视频内容分享给学生,同时注意控制学生观看的节点,例如:教师在小明刷牙的时候,暂停视频播放,并向学生询问小明在干什么。

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行为进行强化,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视频中播放了小明的乱扔垃圾的错误行为,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暂停视频,并向学生询问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整节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师在得到满意的回答之后,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的小明被妈妈批评。学生在看到这一幕时就会意识到乱扔垃圾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应该纠正这样的行为。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符合班杜拉通过波波玩偶实验得出的观察学习的理论。
        教师应该将情境教学法作为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方式,以生活为情境创设的原型,让学生在教学中拥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2.以多媒体设备为手段,创设情境
        传统教学模式下,经常会出现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感知觉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将多媒体设备作为重要手段,以此创设情境,将情境教学法渗透在培智学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
        教育学中有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就是直观性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看看、闻闻、摸摸的方式掌握有关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以多媒体设备为重要手段就体现了这样的教学原则。教师将教学内容以模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保护小动物》为例。首先,教师在视频中呈现多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这时教师在每播放一个小动物的时候就按一下暂停键,并向学生询问这是什么动物,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动物的感知觉能力。然后,教师在视频中呈现一个不好的行为,让学生纠正,并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给予一个积极的强化,这样能够实现增加此类行为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觉能力。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与正确行为,并让学生进行匹配,这样的行为能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视觉满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以实践为立足点,创设情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向我们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境教学的时候也应该以实践为立足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以《脚踏实地》为例。教师想在课堂中教育学生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但是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被学生接受,这样就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和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搭积木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有的学生在搭积木的时候基础打的特别好,所以在积木搭的高的时候也不会倒塌;而有的学生贪图速度,所以基础特别不稳固,积木搭了一半就倒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就学生搭积木的情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有的学生注重把基础打牢,所以他的积木没有倒塌,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该像搭积木一样,要一块一块的放上去,要一件一件的完成,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轻松理解所需达到的教育内容,同时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觉能力,提高大脑对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的能力。
        三、结束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对培智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时候更应该将其运用其中。这样能够让智障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项红伟.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66~67.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8(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